手书日记罢趋衙,便觉闲廊足岁华。
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
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
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
夏至
手书日记罢趋衙,便觉闲廊足岁华。
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
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
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
注释:
夏至:即端午节前的一天,古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盛的时候。
手书日记罢趋衙:用手写的日记完成之后才去衙门。趋衙:官员到官署办公或朝见。
便觉闲廊足岁华:忽然感到廊下已是一年将尽了。
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十天前下过雨之后天放晴,早晨的鸟儿叫得很欢。庭院里绿荫茂密,长满了秋天的花朵。
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老朋友经常询问我的诗情如何?朝廷新近的议论也引起了轰动。
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擦拭窗户准备迎接长夏的到来,尝试评价一下沉水和浮水蜜枣的好坏。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在夏至日的所见所感为素材,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于自然美的赞美。
首句“手书日记罢趋衙,便觉闲廊足岁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在写完手记之后,感到有些闲暇,于是漫步在廊下,欣赏着一年将尽的景象。这里的“足”字用得极妙,它传达出一种对即将结束的一年的留恋,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次句“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进一步描绘了夏至日的美丽景色。诗人描述了清晨时分,鸟儿们欢快地歌唱,而庭院里的花朵也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娇艳。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
第三句“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则转入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的朋友经常向他询问诗歌的意境,同时他也听到了朝廷的新局引起了轰动。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思考。
尾联“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则是诗人在夏至日的一个具体行动。他擦拭了书窗,准备迎接长夏的到来。同时,他还尝试评价了一下沉水和浮水蜜枣的质量,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品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至日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描述朋友间的交流和对时事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最后,诗人通过实际的行动来迎接长夏的到来,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对细节的观察。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