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左院黄梅树,雨浥寒花脉脉开。
莫为幽香叹岑寂,道人曾此小徘徊。
【注释】
信阳双林寺:信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市,双林寺位于信阳市的南面。黄梅树:一种树木名,夏季开花,花朵呈黄色。雨浥寒花脉脉开:被雨水湿润后,花朵微微开放,显得格外娇艳。岑寂:形容景色幽静。道人:僧人。曾此小徘徊:曾经在此地停留过一段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信阳双林寺黄梅盛开的景象。诗中以黄梅树为题,通过对黄梅花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美丽的景色。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双林寺的喜爱之情。
双林左院黄梅树,雨浥寒花脉脉开。
莫为幽香叹岑寂,道人曾此小徘徊。
【注释】
信阳双林寺:信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市,双林寺位于信阳市的南面。黄梅树:一种树木名,夏季开花,花朵呈黄色。雨浥寒花脉脉开:被雨水湿润后,花朵微微开放,显得格外娇艳。岑寂:形容景色幽静。道人:僧人。曾此小徘徊:曾经在此地停留过一段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信阳双林寺黄梅盛开的景象。诗中以黄梅树为题,通过对黄梅花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美丽的景色。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双林寺的喜爱之情。
诗句:老大侵寻至,逢场底足夸。菩提心不起,粉黛眼终花。英气殊为害,风情每自嗟。尊前思暮雨,谁为鼓琵琶? 译文: 随着年华的增长,我开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每当我参与宴会,总能感到自豪。尽管心中没有执着于修行(菩提),但美丽的外表依然吸引众人目光。我的锐气有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我总是自我反思。在宴会的酒桌上,我常常想起那晚的雨声,不知是谁在弹奏琵琶。 赏析:
《戊戌》 微醉取酒意,倚楼聊共斟。 风情属初月,凉思在高林。 荷气清宜晚,车声远未沉。 鲁连将玉貌,不去定何心?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微醉后倚楼共饮的情景,以及他对初月和高林的感慨。 - “风情属初月”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 - “凉思在高林”表现了诗人在凉爽的秋日中思考人生或未来的情景。 - “荷气清宜晚”描绘了夜晚荷塘中清爽的香气,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美好。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终日江声里,凭栏入楚乡。 - 注释: 整日浸泡在长江的涛声中,站在栏杆上进入楚国的土地。 - 译文: 整日在江边听着涛声中度过,直到到达了楚国的土地。 2. 暮云百重合,夜雨十分凉。 - 注释: 傍晚时分云层重重,夜晚下着细雨,天气异常凉爽。 - 译文: 傍晚时分,云层厚重,夜晚下起细雨,天气异常的凉爽。 3. 赤县忧空切,吴船梦较长。 - 注释:
解析: 郑孝胥的《上海旅社二首其一》以海畺信无事,沪渎复多娱。人意消歌舞,江波动画图。名浮真得损,计左遂成迂。谁见楼中客,灯前坐欲枯。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上海旅社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注释: - 海畺:大海; - 信:的确,确实; - 无事:没有事情发生,很闲适; - 沪渎:指上海市,是古代对上海的称呼; - 复多:又多了; - 人意:人们的意愿或想法; - 消:消磨;
题沈爱苍正阳集(丁酉) - 诗句释义: - 所积亦已久:意味着沈爱苍的文集积累了很长时间。 - 谁能默不言:暗指没有人能够沉默不语,即对沈的爱苍文集表示肯定和赞扬。 - 探喉殊整暇: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 出手见渊源:比喻沈爱苍的文章或学问有深厚的基础和渊源。 - 轶事皆庭训:所有的趣闻轶事都来自庭训,即都是经过庭训教育的内容。 - 高才定宿根
虹口(丁酉) 江流贯虹口,来往独匆匆。 海月横空澹,霜天带晚红。 虫沙期共化,骨肉事安穷。 谁判平生意,销沉向此中。 注释: 1. 虹口:地名,今上海市虹口区一带。 2. 江流贯虹口:指长江的水流穿过虹口地区。 3. 来往独匆匆:形容人流匆忙,来往不息。 4. 海月横空澹:海上的月亮高悬在空中,显得朦胧而平静。 5. 霜天带晚红:形容天色昏暗,但夕阳的余晖映照出一片晚霞红光。 6. 虫沙期共化
十三夜对月(戊戌) 秋月皎洁如此,诗人何不归? 诗言志,情寄意。此诗乃刘敞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闺中愁绪萦绕,旅中寒衣待穿。 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和旅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与寒冷。 一顾江山浅,方知所徇微。 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领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徇廊千百转,底处可忘机? 诗人在漫步的过程中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中,听着歌谣,心情稍微有些悲伤。我时常感到孤独,但内心仍然坚定不屈。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的精力,我的才华也似乎正在衰退。但我仍然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就能创造出雄奇的作品。 注释:兀兀腾腾:形容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样子。闻歌稍觉悲:听到歌声而有所触动,从而产生了悲伤的情绪。孤怀时自振:孤独的心灵时常被激励振奋。百折理何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后,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心
【注释】 1、照影吴波熟:比喻自己像照影于吴地江水中一样。 2、栖栖:忙忙碌碌的样子。岁又残:年岁又将过去。 3、雪成山万态:大雪覆盖的山,形态各异。 4、杨墨途宁合:杨朱和墨子的主张,即杨朱提倡利己主义,墨子提倡兼爱。 5、人天理:人间的道理。 6、逝川旨:指逝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赴鄂途中所作,诗人以自己的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首联点明题意
注释: 六月十八日,风起 河干天已曙,深巷月犹明。 河干:河边,此处指京城。 残梦愁中断,孤蝉风外清。 残梦:未了的梦。愁断:愁绪断绝。 孤蝉:知了。 向来坚自掷,欲去惜终轻。 向来:从前。 坚:坚决。 欲去:打算离去。惜:爱惜。 此意何人会,踌躇独倚楹。 此意:此情此景。 会:理解、领会。 赏析: 《六月十八日风起(戊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在夏日傍晚时分,因风而起而有所感触
【注释】 过眼二首:即《江上吟》。万恨千愁总为贫,休论坠溷与飘茵。江头蓬鬓扁舟去,留取秋波一段颦。 万恨千愁总为贫(恨、愁,都是指忧闷、烦恼),别管是落入污泥还是漂在水面。江头蓬鬓扁舟去,留下秋波里那一段忧愁。 赏析: 此诗前两句说万恨千愁皆因贫苦而起,不必去理会那些是非荣辱。三、四句写诗人乘着扁舟远行,把秋波里那一段忧愁留给所爱的人吧。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和六年(811)秋在江州时所作
【注释】 ①过眼:即“一瞥”,指短暂的时间。谁知:如何知道。果与因:结果和原因。 ②物华易换:万物变化,时序更替。我难春:春天难以留住,我留不住春天的容颜。 ③风怀:指心情、情怀。收拾:整理、收拾。应:应该。应将尽:应该将要用完、用尽了。 ④只作:只是、仅仅。花前:指赏花之时,即赏花之际。怅惘人:在赏花的时候感到惆怅的人。 【赏析】 《过眼二首》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
按视黄陂工次丁牧国桢诸倅以泰想送至滠口 蓝舆轻驶势如飞,百里秋原树影微。 云外木兰何处是,却将晚雨送人归。 注释: 蓝舆:古代一种轻便的马车,这里指代使者所乘车辆。 秋原:指秋天的原野,辽阔而空旷。 云外:在云端之上,形容距离遥远。 木兰:这里可能指的是木兰山,位于滠口附近,山上生长着大片的木兰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在秋天的原野上,乘坐着轻快的马车行进的情景
【注释】 山重水复:形容地势复杂,道路迂回,难以行走。萦回:缠绕,曲折。翳:遮盖。昏:昏暗,不明。迷魂:比喻迷失方向或陷入困境。自好:自己喜欢,这里指迷途知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怀人诗。前两句写祠旁的景色,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死者的哀思。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茫深远,富有哲理。 “山重水复”,用笔极省,而意蕴无穷,写出了山势、水势的重叠回环。这两句既点出了孤魂祠所在的荒僻之所
【注释】 林杪:树枝上。参差:长短不齐。四更:指半夜十二点。五更:指天将亮时的第一更。幽人:隐居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深夜里一位清高隐逸者的生活情态。首句写景,次句写人,最后两句写情。诗中“夜”字出现了四次,“迟”字也出现了两次,用得十分巧妙。 首句“林杪春江月上时”,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图:春日的江边,树梢之上,一轮明月正缓缓升起。“春江月上”四个字,不仅写出了时间是春夜
注释: 寂寂:寂静无声。 春归小阁中:春天回到了小小的阁楼中。 牡丹半已委残红:牡丹花半已经凋谢了,只剩下残红色的花瓣。 伤春枉是伤怀抱:只是徒然地悲伤春天而已。 自起推窗倚暮空:自己起来推开窗户,靠着傍晚的空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回到阁楼后,面对满院的落花而感到孤独和伤感的情景。 第一句“寂寂春归小阁中”,诗人用“寂寂”这个词来形容春天归来时的小阁楼,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