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定平波写绿条,却迎初日皱还摇。
开窗惊散幽禽语,一夜春寒欲过桥。

【注释】

(1)南京节署:即南京行在,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金人攻陷临安(今杭州),南宋政权南迁,以应天府为行宫。

(2)西园:即西府,是行宫所在之地。

(3)写绿条:指柳树的细条。

(4)初日:太阳初升时的样子。

(5)幽禽:指鸟。

(6)惊散:使……惊散。

(7)桥:这里指小溪上的石桥。“欲”同“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柳条的摇曳来表现春光将逝、残冬未消的景象。诗人巧妙地抓住柳枝的特点,写出了柳条迎风摇曳的姿态,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之情。

首句“风定平波写绿条”,描写了初春时节,江水平静,春风和煦的景色。此时,柳条开始抽出嫩芽,长出了新叶,随风轻轻摇摆,仿佛是在水面上画出绿色的线条。这一句通过描绘柳条的摇曳姿态,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次句“却迎初日皱还摇”,进一步描写了柳条的摇曳动作。此时,初升的太阳照在江面上,阳光照射到柳条上,使得柳条看起来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春天即将结束,残冬尚未退去的意境。

后两句“开窗惊散幽禽语,一夜春寒欲过桥”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的感受。当诗人打开窗户看到窗外的景色时,被柳条摇曳的动作所惊动,从而听到鸟儿的鸣叫声。这声音虽然短暂,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夜晚的寒冷似乎也随着柳条的摇曳而加剧,让人感到一阵阵寒意。最后一句更是点明了主题——春天即将结束,残冬尚未退去。

这首诗通过对柳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元素,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加鲜明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