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同出都,十六年于兹。
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
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
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
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离。
何时得停泊,甘心趋路岐。
向来盛负气,不自谓我非。
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
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
闽士多褊狭,此语古已讥。
器闳乃受大,要须力戒之。
何物益神智,读书乌可迟。
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
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
寸心虹贯月,子胡愁我为?
【注释】1.柽弟:指陈子升。2.同出都:一同离开京城。3.十六年:已过去十六年了。4.子今复入都:您又回到了京城。5.良:很,极。6.两兄:指自己和陈子升兄弟俩。7.事业那可说:那事业是难以说清的。8.所忧寒与饥:担心的是生活困难。9.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像船在风中一样飘摇不定,就像激流中的船只要经受大风暴雨的冲击。10.常乖离:常常分离。11.何日得停泊:何时才能停歇下来。12.甘心趋路岐:甘愿走向岔道,指科举不第。13.负气:逞强好胜。14.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因为进士科考试不及格就抛弃了,被人讥笑成狂妄的人。15.闽士多褊狭:闽地的人多数心胸狭窄。16.此语古已讥:古人早就有这种讥讽。17.器闳乃受大:人的心胸宏大才能够承受大任。18.力戒之:要努力避免。19.何物益神智:什么东西能够增加人的聪明才智?20.读书乌可迟:读书什么时候都不为晚。21.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我现在所做的,世人谁能了解?22.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看似傲慢并不是真正的怠慢侮辱,看似疲倦并不是真的颓废消沉。23.寸心虹贯月:我的心如同彩虹穿破长空,照亮了整个夜晚。24.子胡愁我为:您怎么还为我担忧呢?
【赏析】《送柽弟入都》作于明末,时值国势危殆,社会动荡,陈子升兄弟俩因不堪仕途之艰而退居林下,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心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弟弟的劝诫,抒发了对仕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弟弟的期望。
首联“与子同出都,十六年于此”,回忆与弟弟一起离开京城的情景,共度了十六年的光阴。这一部分既表达了兄弟俩深厚的感情,也暗示了他们共同走过的道路。
颔联“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这里既表达了对弟弟再次进入京城的喜悦,又透露出对仕途艰辛的忧虑。诗人认为弟弟重返京城,可能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感到喜悦的同时,也充满了忧虑。
颈联“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切。诗人认为尽管自己和弟弟都已到了中年,但仍然面临着年轻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这既是对弟弟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尾联“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世人未必能理解和接受,这使他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功名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心、期待以及对仕途艰难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