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都号文士,浮躁多不实。
盛名如赖襄,语助未究悉。
黎公昔在兹,求士惟恐失。
芝山岁再会,赋咏积篇帙。
求其粗可者,百十未得一。
善吾有长尾,后起实美质。
吟诗辄晓意,作字且秀洁。
墨江望之夜,烟水上满月。
管弦喧我醉,诘论忘笔舌。
如渠齿方稚,才气已奔轶。
前贤那足畏,好自奋今日。
归来得惆怅,嗜此诚痴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意,读懂全诗的意思,同时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以体会其感情,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本题要求赏析诗句,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首先看“此都号文士,浮躁多不实”,这里说的是京城中有很多文采风流的人物,然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浮华不实的。“此都”指京城洛阳;“文士”泛指读书人或者有学问的人;“浮躁”指心浮气躁,不踏实;“多不实”指虚浮不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城中有很多才高八斗的读书人,他们大多都是心浮气躁,不踏实的。

接下来分析“盛名如赖襄,语助未究悉”,意思是说名声大得很,但是没有深意。“盛名”指名气很大;“赖襄”指依赖、依靠;“语助未究悉”指说话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深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名气很大,但是却没有深思熟虑的含义。

然后是“黎公昔在兹,求士惟恐失。芝山岁再会,赋咏积篇帙”,这是写当年在芝山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黎公”即李膺,字元礼,东汉时期著名的清官,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诬陷为“党人”,后虽经多方营救,仍被放逐至交趾(今越南),死于途中。“芝山”即芝田山,在河南登封县西北,相传为老子炼丹之所。“赋咏”指诗文创作;“积篇帙”意为积累了很多诗文作品。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我们在这里聚会,每次相聚都要担心时间不够用。

接着分析“求其粗可者,百十未得一。善吾有长尾,后起实美质”,这两句是说:虽然我要求不高,但能够达到基本要求的也不多。“善吾”指我的长处;“善吾有长尾”指我有一个长尾巴;“善吾”即善于自我欣赏。“后起”指后来者;“实美质”指确实有着美好的品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要求不高,但能够达到基本要求的也不多。我的长处在于善于自我欣赏,虽然后来者确实有美好的品质。

再来看“吟诗辄晓意,作字且秀洁”两句,意思是说:我一吟咏诗就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写字也特别秀丽端庄。“吟诗”指吟咏诗;“晓意”指明白诗的意旨;“作字”指写字;“秀洁”指秀丽端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一吟咏诗就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写字也特别秀丽端庄。

接下来是“墨江望之夜,烟水上满月”两句,意思是说:我在夜晚望着墨江,只见一片夜色中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好像整个水都被染上了一层月色。“墨江”指墨水江,即长江北岸的一条支流;“烟水”指雾气笼罩的水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夜晚望着墨江,只见一片夜色中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好像整个水都被染上了一层月色。

然后看“管弦喧我醉,诘论忘笔舌”两句,意思是说:听到管弦乐器演奏的声音,我陶醉在其中而忘了用笔说话。“管弦”指乐器发出的乐声;“诘论”指争论;“忘笔舌”即忘记笔舌。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管弦乐器演奏的声音,我陶醉在其中而忘了用笔说话。

接下来是“如渠齿方稚,才气已奔轶”两句,意思是说:像他那样年幼,才华已经非常出众了。“渠”指代前面提到的人;“齿方稚”指年龄还很小;“方”指刚刚;“才气已奔轶”即才华横溢。这句话的意思是:像他那样年幼,才华已经非常出众了。

“前贤那足畏,好自奋今日”两句,意思是说:前面的贤人不值得畏惧,现在要奋发起来。“前贤”指前面的贤人;“那足畏”即不值得畏惧;“好自奋”即努力进取;“奋今日”即今天要奋发。这句话的意思是:前面的贤人不值得畏惧,现在要奋发起来。

【答案】

冬日杂诗以仰视皇天白日速为韵

此都号文士,浮躁多不实。

盛名如赖襄,语助未究悉。

黎公昔在兹,求士惟恐失。

芝山岁再会,赋咏积篇帙。

求其粗可者,百十未得一。

善吾有长尾,后起实美质。

吟诗辄晓意,作字且秀洁。

墨江望之夜,烟水上满月。

管弦喧我醉,诘论忘笔舌。

如渠齿方稚,才气已奔轶。

前贤那足畏,好自奋今日。

嗜此诚痴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