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已难收,辽西事欲去。
诸客方闹堂,主人向何处?
东邻假兵力,移民亟盘踞。
意图数年间,逼我以生聚。
列国知其谋,染指竞借箸。
吾民如寄生,覆巢在旦暮。
国亡定何状,睹此应可悟。
朝端谁人杰,铁错烦屡铸。
永贞刘兴甲,访我如有诉。
吾闻二子来,举足不及履。
见渠先致唁,聊以沫相煦。
及今犹可救,投药勿再误。
辽民休酣寝,人事委天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海藏楼杂诗》的原文。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辽东已难收,辽西事欲去。
    译文:辽东的战事难以收拾,辽西路上的战事也即将结束。
    注释:辽东和辽西分别指中国东北和西部边疆地区,这里指的是当时的战争形势。
    赏析:首句表达了战局的变化,战争的胜负往往难以预料,但作者已经看到了败局。
  2. 诸客方闹堂,主人向何处?
    译文:各位宾客正在热闹地聚会,主人却不知道去哪里了。
    注释:诸客指来宾,主人指刘禹锡,他们原本应该在这里相聚,但现在不知去了哪里。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宴会结束后,主人不知所踪的情景。
  3. 东邻假兵力,移民亟盘踞。
    译文:东邻借兵来助战,大批百姓被迫迁移。
    注释:东邻指敌人或对手,借兵表示求助或借助外力,移民指被迫迁徙的百姓。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敌人的侵略行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 意图数年间,逼我以生聚。
    译文:几年之后,他们逼迫我进行抵抗,以保全自己的实力。
    注释:生聚表示抵抗侵略,保护自己的力量。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危机和人民的无奈。
  5. 列国知其谋,染指竞借箸。
    译文:各国都知道他们的阴谋,纷纷借机谋取利益。
    注释:染指表示参与其中,争夺利益。借箸是指利用手中的东西来达到目的。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当时国际形势的混乱和各国之间的争斗。
  6. 吾民如寄生,覆巢在旦暮。
    译文:我们的人民如同寄生在树上的虫子,一旦巢穴被摧毁,就会立即死亡。
    注释:寄生指依赖他人生存,覆巢指巢穴被毁坏的情况,旦暮表示时间紧迫。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7. 国亡定何状,睹此应可悟。
    译文:国家灭亡将是什么样子呢?看到这些就应该有所觉悟。
    注释:国亡指国家灭亡,睹此指看到这些现象,悟指有所觉悟。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国家存亡与民众安危之间的关系,呼吁人们要珍惜和平,警惕外敌。
  8. 朝端谁人杰,铁错烦屡铸。
    译文:朝廷中谁是杰出的人物,屡次铸造铁错。
    注释:朝端指朝廷或政府,谁人杰指谁是杰出人物,铁错指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比喻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局面。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9. 永贞刘兴甲,访我如有诉。
    译文:永贞年间,刘兴甲来访,希望倾诉他的心声。
    注释:永贞是唐代宗室名号,刘兴甲可能是指当时的大臣或官员。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政治立场的不同。
  10. 吾闻二子来,举足不及履。
    译文:我听说两位贤士来了,连脚都没有踏到。
    注释:二子指两位贤士,举足不及履指没有机会见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贤士们的敬仰和遗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思考。
  11. 见渠先致唁,聊以沫相煦。
    译文:见到他我先表示慰问,用微薄的礼物表达我的心意。
    注释:致唁表示慰问,沫相煦指用微薄的礼物来温暖人心。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友情。
  12. 及今犹可救,投药勿再误。
    译文:如果现在还有挽救的机会,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注释:投药指治疗疾病的药物,勿再误指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13. 辽民休酣寝,人事委天数。
    译文:辽民不再能安眠休息,人事的命运由天决定。
    注释:休酣寝指辽民不再能够安心休息,任天数指听天由命,人事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辽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关注。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