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斋性素懦,临难乃不屈。
其弟能同死,节义两无匹。
入川不能止,别酒成永诀。
使吾在军中,乱事或可遏。
前师赴成都,重庆止勿发。
徐收秦黔兵,叛者良易灭。
求助辞甚哀,拊膺独呜咽。

注释

  • 杂诗:这是一首诗的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 性素懦:本性懦弱,指一个人性格软弱。
  • 临难:面对困难或危险的情况。
  • 乃不屈:却并不屈服。
  • 其弟能同死:他的兄弟能够与他一同死去。
  • 节义两无匹:在节操和道义上都没有可比肩的人。
  • 入川不能止:进入四川后无法停留,可能是指军队被派往四川。
  • 别酒成永诀:分别的时候用酒告别,表示永远的告别。
  • 使吾在军中:假如我在军中。
  • 乱事:混乱的事情。
  • :阻止。
  • 前师赴成都:前面的军队前往成都。
  • 重庆止勿发:在重庆不要继续前进。
  • 徐收秦黔兵:慢慢地收集秦地和贵州的军队。
  • 叛者良易灭:背叛者很容易就被消灭了。
  • 求助辞甚哀:请求救援的言辞非常悲伤。
  • 拊膺独呜咽:独自拍胸叹息,声音低沉。

译文

陶斋本性懦弱,但面对困难绝不屈服;他的弟弟能够与他一同死去,在节操和道义上都无可匹敌。

陶斋的弟弟能够和他一同死去,在节操和道义上都无可匹敌。

陶斋的军队进入四川后不能停留,他们在这里与敌人告别时用酒表达了永远的离别。如果陶斋在军中指挥,可能会阻止叛乱的发生。

前面的军队已经前往成都,在重庆不要继续前进了。慢慢地收集秦地和贵州的军队,背叛者很容易就被消灭了。

请求救援的言辞非常悲伤,独自拍胸叹息,声音低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陶斋及其弟弟英勇行为的赞美之词。通过描绘陶斋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以及他和他的弟弟在生死关头的勇敢表现,诗人传达了对这种高尚品质的钦佩和尊敬。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危机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军事决策和行动的审慎考虑。通过描述陶斋的军事行动和策略,诗人展示了他的战略思维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思熟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