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雷流传千馀年,大小二器归此阁。
楚园好事继燕庭,铁崖东塘不寂寞。
前有花坡后瑞山,解操唐音听者愕。
畏庐复为写此卷,殷勤不惮再三作。
宜春堂中劝我酒,宣统三年事如昨。
忽然梦觉今何世,遗老江湖各零落。
怪君风流殊不减,犹能出国责前诺。
当时已有万种哀,欲写辄成数日恶。
兴亡过眼更何如,忍倩琵琶转弦索。
名流纷纷竞绮语,谁倚新声续梦鹤。
莫夸尤物留佳话,且伴残年专一壑。
猛看题字绝惊嗟,震耳波涛啸蛟鳄。
刘聚卿属题枕雷图
忽雷流传千馀年,大小二器归此阁。
楚园好事继燕庭,铁崖东塘不寂寞。
前有花坡后瑞山,解操唐音听者愕。
畏庐复为写此卷,殷勤不惮再三作。
宜春堂中劝我酒,宣统三年事如昨。
忽然梦觉今何世,遗老江湖各零落。
怪君风流殊不减,犹能出国责前诺。
当时已有万种哀,欲写辄成数日恶。
兴亡过眼更何如,忍倩琵琶转弦索。
名流纷纷竞绮语,谁倚新声续梦鹤。
莫夸尤物留佳话,且伴残年专一壑。
猛看题字绝惊嗟,震耳波涛啸蛟鳄。
赏析:
《刘聚卿属题枕雷图》是近代诗人郑孝胥的一首七言律诗。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福建闽侯人,清末秀才,民国初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佥事、参事兼稽勋院总裁等职。这首诗作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时郑孝胥正被派往日本考察宪政。
首联“忽雷流传千馀年,大小二器归此阁”,意思是说这雷电之声历经千馀年至今仍然存在,这雷电之声就存在于这一座宏伟的殿堂之中。
颔联“楚园好事继燕庭,铁崖东塘不寂寞”,意思是楚地的好士继燕国之地而来,铁崖先生也不甘寂寞。“楚园”,即屈原故里,屈原自沉汨罗江后,其弟子怀沙,在楚国的屈地筑坛设场,以土为台,上植椒柏,下设竹萧,以祭祀他。这里用屈子之死比喻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他而建起的楚园,再由楚园到东塘,则是指湖南岳阳楼,因为洞庭湖中有君山岛,所以又名东塘。屈原曾在这里投汩罗江而死。
颈联“前有花坡后瑞山,解操唐音听者愕”,意思是前方有花坡后方有瑞山,那些懂得欣赏的人听到这音乐都会感到惊异。
尾联“畏庐复为写此卷,殷勤不惮再三作”,意思是害怕这卷画卷不能完成,所以不断地重复创作。
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