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映林林掩水,隐约扁舟没葭苇。
一往离披薮愈深,水复林重凡几里。
孤亭瘦塔常在望,再转三回犹可指。
豁然人意与云平,疑有秋声撇波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人以“查峻丞”“郭啸麓”“唐立庵”等名字入诗,显示了作者与这些人的密切交往和深厚的友谊。诗中主要描写了一幅山野水边的自然景色,通过描绘山光水色的明丽,以及山中树林和亭塔掩映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中的“七月二日”,指的是诗人与友人在山水之间相聚的日子。“携查峻丞、郭啸麓、唐立庵三君同游,至水光映林、林掩水处,扁舟没葭苇。”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与友人在山水之间的游玩经历。
“一往离披薮愈深,水复林重凡几里”,这句话描述了在山中行走的艰难。“离披”形容树木繁密、枝叶交错的样子,这里借指山路曲折,行人行走困难,越走越深。“水复林重”则表示山中有水又有林子,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孤亭瘦塔常在望,再转三回犹可指。豁然人意与云平,疑有秋声撇波起。”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景物和感受。其中提到了“孤亭”、“瘦塔”,这些都是山中的建筑,它们虽然显得有些破旧,但却依然矗立在那里,让人不禁想要去看望。同时,“再转三回犹可指”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旅行的记忆仍然深刻,仿佛一切都还在眼前。而最后一句“豁然人意与云平,疑有秋声撇波起”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所产生的感慨。他看到眼前的景色如同画卷一般美丽,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宁静而和谐,仿佛可以听到秋天的声音。这种美好的感觉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