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难俟浊难止,留得昆明一湖水。
能令湖水共千秋,节义何曾穷此士。
泰山之重鸿毛轻,天下孰敢轻儒生?
云中袒背受戈者,谁信由于有不能。
【注释】
河清难俟:比喻时间漫长,难以等待。浊难止:比喻污浊难以消除。留得:保留下来。昆明湖:在北京颐和园中。昆明湖是人工湖,在颐和园的西部。湖水清澈,风景秀丽。能令湖水共千秋:意思是说,这位士人能使昆明湖保持长久。节义何曾穷此士:意思是说,这位士人从不缺乏气节和道义。泰山之重:意指士人的品德如泰山一般沉重。鸿毛轻:意指像羽毛一样轻盈。天下孰敢轻儒生:意思说,有谁敢轻视这位儒生呢?云中:即“云”,在这里代指战场。受戈者:指接受战斗任务的士兵。谁信由于有不能:意思是说,谁会相信这位士人是无能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为他的好友、明末名臣王忠悫(kū)所作的挽诗。王忠悫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去世,王世贞作此诗以悼念他。全诗四句,语言朴实,含义深刻,富有哲理。
第一句“河清难俟浊难止”,是说时间的漫长,如同黄河的水,永远不可能清澈。这里的“河清”和“浊难止”都是用来比喻时间的漫长和无法等待。接着第二句“留得昆明一湖水”,是说虽然时间漫长,但是昆明湖还是留下了。这里的“昆明湖”是指北京颐和园中的湖泊。最后两句是说这个人能够使昆明湖保持长久,而且他不缺乏气节和道义,所以不会被轻易地轻视。这里的“节义”和“不能”都表示了这个人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象征,表达了对王忠悫的怀念之情和对其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道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