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理为至,行己之道固无异。
一生乘化同所归,辄苦形骸作吾累。
区区摄生何足言,所可言者唯养气。
六十始知气犹水,不舍昼夜逝非逝。
配义与道终不衰,安用养形等儿戏。
伯平颇究摄生术,仁静名斋得深意。
躬行积久必有效,所患浅尝俄复弃。
乐山乐水性岂殊,子果见仁吾见智。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养生和修行的,通过描述流水、形骸、养气等关键词,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修行的理解。

诗的第一句“流水不腐理为至”表达了水的流动不会腐败,这是自然规律的道理。这里的“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性和无常性。

第二句“行己之道固无异”则强调了按照自然规律生活的重要性。这里的“行己之道”指的是遵循自然法则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扰和烦恼。第三句“一生乘化同所归”,意味着人生就像水一样,最终都要归于大海或尘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第四句“辄苦形骸作吾累”则表达了身体疲劳和疾病带来的困扰。这里的“形骸”指的是人的肉体,“作吾累”意味着这些困扰成为了负担。

第五句“区区摄生何足言”则表达了对于简单养生方式的不屑一顾。这里的“区区摄生”指的是微不足道的养生方式。

第六句“所可言者唯养气”则强调了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养气。这里的“养气”指的是保养精神、调整心态等内在修养。

第七句“六十始知气犹水,不舍昼夜逝非逝”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无常性和不可阻挡性。这里的“气犹水”比喻了生命的活力和动力。

第八句“配义与道终不衰,安用养形等儿戏”则强调了遵循道义和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追求身体的健康。这里的“养形”指的是追求身体健康,而“儿戏”则表示轻视这种追求。

最后两句“伯平颇究摄生术,仁静名斋得深意。躬行积久必有效,所患浅尝俄复弃”则是在赞扬伯平对于养生术的研究以及实践的重要性。这里的“仁静名斋”指的是修身养性的场所或方法,而“躬行”则是指亲身实践。

这首诗通过对流水、形骸、养气等关键词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修行和养生的理解,强调了顺应自然、内心修养、坚持实践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