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气堆山山倒压,竹不见枝裁见叶。
若使风来一动摇,必碎玉龙散鳞甲。
与可胸中穷竹态,借墨写真墨犹湿。
人间一笑近千年,识者何人况能及。
徐君世守失复归,我怀此君忽相接。

【解析】

此题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结合诗歌的注释来分析,同时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进行赏析:首句“雪气堆山山倒压”写竹影在雪中的景象,以雪衬竹,突出其高洁;颔联“竹不见枝裁见叶”写竹的形态,以竹喻人,突出其高洁傲岸;颈联“若使风来一动摇,必碎玉龙散鳞甲”写竹遇风雨而不动,表现了竹的高洁坚贞;尾联“人间一笑近千年,识者何人况能及”写世人对竹的评价,突出了竹的高洁坚贞。全诗借咏竹表达自己不媚权贵、清正廉明的品格。

【答案】

雪后山静如卧,竹影参差,似真竹又似假竹。雪后,竹上积雪,雪厚压得竹子弯下腰去,仿佛竹子被压着似的;竹不见枝裁见叶,形容竹的姿态。

若使风来一动摇,必碎玉龙散鳞甲。比喻雪后的竹,虽经雪压而不折,像玉龙一般。

与可胸中穷竹态,借墨写真墨犹湿。苏轼在《和文与可洋州园堂记》中写道:“文君画竹,余甚爱之。而苦无由得望见,每谓与可使见。今与可弃外,而予独悲。故作歌以遗与可,俾道吾之所欲言。”可见,苏轼与文同是好朋友,他非常欣赏文同的画竹艺术,并把画竹比作“借墨写真”,意指画竹就像用墨写出真迹一样珍贵。苏轼赞赏文与可的画竹艺术,是因为文与可的画竹技艺高超,能够将竹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人间一笑近千年,识者何人况能及。世人对竹的评价,突出了竹的高洁坚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