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青枝人共识,诗老何曾识梅格。
细看非柳亦非梅,点染春光弄颜色。
渊明君复一世豪,攀条折枝空相高。
老夫与汝平章了,笑煞庭前夹竹桃。

卓君庸求赋柳梅诗

绿叶青枝人共识,诗老何曾识梅格。

细看非柳亦非梅,点染春光弄颜色。

渊明君复一世豪,攀条折枝空相高。

老夫与汝平章了,笑煞庭前夹竹桃。

【注释】卓君庸:即卓文君,东汉时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卓王孙之女,汉司马相如的情人。卓文君善鼓琴,有才辩,卓王孙死后,文君遂与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定居,开“文君井”。后司马相如因事得罪,被贬为长门宫令。卓氏家族中有人上书告发司马相如通敌,卓王孙将女儿嫁给一个商人,并送她出嫁,卓文君遂与司马相如离婚。后来,司马相如担任孝文皇帝的郎官,卓文君就在家中织布,经常弹琴作歌,唱道:“夫婿轻薄儿,何敢傍富室乎!感藕断丝连,思君不见下期信。”司马相如听说之后,十分感动,于是两人终于团聚。后因文君之故,相如得以重用。此诗写卓文君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柳:指柳絮;梅:指梅花;渊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君复:你啊。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开头两句说:绿柳、绿叶,人们共同喜爱它们;可是,诗家老辈,又怎能懂得梅花的品格呢?这两句是说,尽管人们都喜爱绿柳和绿叶,但只有诗家老辈才能理解梅花的品格。接着,以“细看”二字过渡到第三句,说明虽然柳树不是梅花,但春天的景色却是由它点染出来。第四句说:陶渊明先生您真是一代英雄豪杰,他攀着树枝折取花枝,自视甚高。然而却只能像那攀折花枝的人一样自视过高而已。最后两句说:我和你一起欣赏了这一美景,实在是高兴极了。你看那庭前的夹竹桃,也该笑死了。

这首诗的大意是:绿柳、绿叶,人们都爱它;但是诗家老辈,又怎能懂得梅花的品格呢?细看不是柳也不是梅,而是由它点染出来的春光。陶渊明先生你是一代英豪,可你只知攀折花枝,自视甚高。而我和你一道欣赏了这一美景,实在是高兴极了。你看那庭前的夹竹桃也该笑死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