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正多难,玄黄战未已。
长安不易居,鹿车返田里。
廉吏子孙贫,家风旧如是。
茅檐三五椽,门前一泓水。
烟树拥柴扉,清旷颇可喜。
良人素乐道,固穷孙叔子。
儿童习礼让,诸弟事经史。
夜绩与晨炊,同心有妯娌。
菜根风露香,真味土膏美。
布衣足温暖,适体胜纨绮。
寒夜一樽酒,家酿甘且旨。
长物有琴书,意境无尘滓。
倦鸟暮投林,于焉知所止。
穷乡人迹远,当可免倾否。
晴窗释砚冰,兴来书一纸。
缄札报吾儿,无劳歌陟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万方正多难,玄黄战未已。长安不易居,鹿车返田里。
  • “万方”在这里指的是国家的各种情况或问题。
  • “玄黄”指代战争。
  • “战未已”表示战争还未结束。
  • “长安”是指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市。
  • “不易居”表示在长安居住并不容易。
  • “鹿车”是一种轻便的车,通常用于乡村之间的旅行。
  • “返田里”表示回到自己的农田中去。
  1. 廉吏子孙贫,家风旧如是。茅檐三五椽,门前一泓水。烟树拥柴扉,清旷颇可喜。
  • “廉吏”指的是清廉正直的官吏。
  • “子孙贫”表示家族的后代生活贫困。
  • “家风旧如是”表示家族的传统风气仍然保持不变。
  • “茅檐三五椽”描述了一个简陋但有特色的茅草屋檐。
  • “一泓水”指门前的清澈流水。
  • “烟树拥柴扉”形容门前的景色如同被烟雾和树木环绕的门扉。
  • “清旷颇可喜”意味着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清新而宁静,令人愉悦。
  1. 良人素乐道,固穷孙叔子。儿童习礼让,诸弟事经史。夜绩与晨炊,同心有妯娌。菜根风露香,真味土膏美。布衣足温暖,适体胜纨绮。
  • “良人”指的是配偶。
  • “素乐道”表示他喜欢道德高尚的生活方式。
  • “固穷”意为坚持贫穷的生活态度。
  • “孙叔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孙叔敖,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坚守原则。
  • “儿童习礼让”描述了孩子们从小学习的礼仪教育。
  • “诸弟事经史”表示弟弟们学习经典文献。
  • “夜绩”指的是晚上纺线。
  • “晨炊”指的是早上做饭。
  • “同心有妯娌”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
  • “菜根风露香”形容食物的新鲜和自然。
  • “土膏美”指的是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丰富。
  • “布衣”指的是布做的衣物,这里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适体胜纨绮”表示简单舒适胜过奢侈华丽的衣服。
  1. 寒夜一樽酒,家酿甘且旨。长物有琴书,意境无尘滓。倦鸟暮投林,于焉知所止。穷乡人迹远,当可免倾否。晴窗释砚冰,兴来书一纸。缄札报吾儿,无劳歌陟屺。
  • “寒夜”指的是寒冷的夜晚。
  • “一樽酒”表示喝着一杯酒。
  • “家酿”指的是自家酿造的酒。
  • “甘且旨”形容酒的味道甘甜可口。
  • “长物”指的是家中的杂物。
  • “琴书”代表乐器和书籍。
  • “意境”指的是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 “倦鸟暮投林”比喻自己像倦鸟一样到了晚年才有所归宿。
  • “知所止”意味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或归宿。
  • “穷乡人迹远”表示家乡偏远,人们来往稀少。
  • “当可免倾否”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能够避免倾覆或失败。
  • “晴窗释砚冰”形容晴朗的窗户下,阳光照在冰封的砚台之上。
  • “兴来书一纸”表示兴致来了,拿起笔来写一首诗。
  • “缄札”是古代书信的一种形式,“报吾儿”意思是告诉儿子。
  • “无劳歌陟屺”意味着告诉儿子不必为父亲的忧虑而烦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