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蒲帆指石城,暮云无际与天平。
秋生泽国难为客,山到秦淮便有情。
终古兴亡柰何帝,过江风味可怜生。
伤心呜咽寒潮水,消尽华年是此声。

【解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在金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身世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风格沉郁;句法上讲究错综变化,结构上多用对仗。

(1)

一叶蒲帆:一叶小帆船。指:指点,这里用作动词。石城:即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指:指点,这里用作动词。无际: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暮云:傍晚的云,天色渐晚。天平:指金陵城的地势,金陵城西高东低,所以有“天门九重”之称,也称为天险。两句是说,夕阳西下的时候,只见一叶孤舟停泊在金陵城的石城脚下,远处的天边和江面的暮云连接在一起,显得无边无际,与金陵城一样高峻、雄伟。无谓帝:不值得帝王去理会。奈何:无奈的感叹词,犹言“何可奈何”。两句是说,金陵城地势险要,历来被人们视为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然而它却不值得去理会。过江风味:指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这里特指金陵的风味。可怜生:值得怜惜、可惜。两句是说,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片好地方,可是它却不值得人们去留恋。伤心呜咽:指哀伤悲愤的情绪。寒潮水:冷飕飕的江水声。两句是说,我来到金陵,心中十分悲伤,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2)

终古兴亡奈若何:从古到现在,多少王朝兴盛和衰落,它们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奈若何:奈,何,怎么,如何。两句是问,从古到现在,多少王朝兴盛和衰落,它们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终古:从古到今。奈若何:怎么,如之奈何。两句是说,从古到现在,多少王朝兴盛和衰落,它们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过江风味:指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这里特指金陵的风味。可怜生:值得怜惜、可惜。两句是说,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片好地方,可是它却不值得人们去留恋。两句是说,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片好地方,可是它却不值得人们去留恋。过江风味:指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这里特指金陵的风味。可怜生:值得怜惜、可惜。两句是说,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片好地方,可是它却不值得人们去留恋。两句是说,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片好地方,可是它却不值得人们去留恋。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抒怀之作。开头二句写诗人泊舟金陵城郊,远望金陵城。首句中“一叶”,既是舟名,也暗示着诗人自己。“指石城”,点出金陵城名。“暮云”二句写诗人远望所见的金陵城景。金陵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诗人此时正身陷囹圄,心情郁闷,于是遥望金陵城,不禁生出无限感慨。“暮云”二句是说,夕阳西下的时候,只见一叶孤舟停泊在金陵城的石城脚下,远处的天边和江面的暮云连接在一起,显得无边无际,与金陵城一样高峻、雄伟。这一句中,“指”字暗含“指点”之意,“石城”、“暮云”、“天际”等词都暗含地名。“无际”二字写出了金陵地势的特点。两句是说,夕阳西下的时候,只见一叶孤舟停泊在金陵城的石城脚下,远处的天边和江面的暮云连接在一起,显得无边无际,与金陵城一样高峻、雄伟。“无”字暗含“无际”之意。两句是说,金陵城地势险要,历来被人们视为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然而它却不值得去理会。“过江风味”三句写诗人对金陵风土人情的感受。“过江风味”是指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这里特指金陵的风味。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诗人认为这些正是值得留恋的地方,但却又觉得不值得留恋。“可怜生”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复杂感情:既感到遗憾,又感到可惜。“伤心”二字写出了作者因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发出的悲怆之情。“寒潮”二字写出了作者因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发出的悲怆之情。“消尽”二字写出了自己的悲痛已深,已无法挽回了。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历史的慨叹和感怀。“伤心”二字是总领全篇的感情基调。“终古”二字写出作者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的感叹。“过江风味”三句是说,金陵地处南方,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些都是金陵的好地方,可是它却不值得人们去留恋。“可怜生”三字写出了作者的感慨之情。整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金陵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悲愁、愤激和无奈。全诗意境开阔,风格沉郁;句法上讲究错综变化,结构上多用对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