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瓮山前日又曛,绣漪桥下水沄沄。
金辽往迹残碑少,谁问湖边耶律坟。

《昆明湖杂咏·石瓮山前日又曛》的作者为清代诗人刘曰萼。这首诗描绘了昆明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通过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句“石瓮山前日又曛”描绘了石瓮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壮观的景象,使人联想到夕阳下的湖面泛着金色的光芒,映衬着周围的山峦,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句诗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昆明湖周边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夕阳西下的景象常常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诗句“绣漪桥下水沄沄”则形象地描述了昆明湖上水波荡漾的景象。绣漪桥如同画中一般,桥下水波涟漪,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受。这里的“水沄沄”不仅形容了水流的动态美,也反映了昆明湖水的清澈和平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最后两句“金辽往迹残碑少,谁问湖边耶律坟”则是对昆明湖历史的回顾。这句诗中提到了金辽时期的历史遗迹,以及耶律坟,这些古迹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历史的痕迹似乎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使得后人对于它们的记忆愈发稀薄。

通过对这两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昆明湖这一自然景观的深厚感情和独特见解,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昆明湖的美丽与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