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闻鹊欢,咄咄曦当昼。
缸爿云扫开,积气塞天漏。
譬诸久病痊,燥湿理相纠。
无田不为灾,我独得天厚。
此邦最低下,粉饰风俗厚。
游民一胡多,弃土每八九。
所恐黄淮冲,流离遍衰幼。
蠲赈事两难,外肪中已朽。
救荒于既荒,铤险絷鹿走。
安能饥不食,祸率起于口。
惟俭能支贫,转移一反手。
使天而雨珠,我得食诸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的《喜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梦回闻鹊欢,咄咄曦当昼。    
缸爿云扫开,积气塞天漏。    
譬诸久病痊,燥湿理相纠。    
无田不为灾,我独得天厚。    
此邦最低下,粉饰风俗厚。    
游民一胡多,弃土每八九。    
所恐黄淮冲,流离遍衰幼。    
蠲赈事两难,外肪中已朽。    
救荒于既荒,铤险絷鹿走。    
安能饥不食,祸率起于口。    
惟俭能支贫,转移一反手。    
使天而雨珠,我得食诸否。    

诗句释义

  1. 梦回闻鹊欢,咄咄曦当昼:梦中听到喜鹊欢快地鸣叫,太阳高照,如同在白天一样明亮。
  2. 缸爿云扫开,积气塞天漏:形容天空中的云被扫除,好像将天缝补上了一样。
  3. 譬诸久病痊,燥湿理相纠:就像久病痊愈后,体内的干燥和潮湿症状得到了调和。
  4. 无田不为灾,我独得天厚:没有田地的地方都遭受灾难,而我独自享有上天的厚爱。
  5. 此邦最低下,粉饰风俗厚:这里地势最低洼,但上层却极力美化风俗。
  6. 游民一胡多,弃土每八九:流浪的民众很多,遗弃的土地也不少。
  7. 所恐黄淮冲,流离遍衰幼:担心黄河和淮河的洪水冲击,导致流离失所的儿童到处都是。
  8. 蠲赈事两难,外肪中已朽:蠲免灾害和赈济的事难以两全其美,外表上似乎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已经腐烂了。
  9. 救荒于既荒,铤险絷鹿走:在灾荒已经发生的时候才去救荒,无异于冒险之举,如同牵羊角以驱鹿逃跑一般。
  10. 安能饥不食,祸率起于口:怎么能忍受饥饿而不进食呢?往往是由于人们的口腹之欲导致的祸端。
  11. 惟俭能支贫,转移一反手:只有节约才能维持贫困,只要转念一想就能改变局面。
  12. 使天而雨珠,我得食诸否:如果上天能降下珍珠,我还能得到食物吗?表达了对天降雨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个人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国家的困境和个人的幸运,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状况的担忧。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节俭和自给自足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希望交织的情感,即在困难面前,是否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