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来此赴,白日欲成阴。
已痛故人绝,更伤节士心。
衣冠犹就殓,宗祏不俱沉。
洞腹逃禅事,千秋名自今。

【注释】

1.戴敬夫:名,生平不详。

2.青山来此赴:指戴氏的坟墓。赴,到……去。

3.白日欲成阴:指太阳即将落山,天色将暗。

4.节士心:指戴氏的忠义之心。

5.洞腹逃禅事:指逃禅(逃避现实),是佛教禅宗的一种说法,意指不悟生死、不涉世务。这里用以形容戴氏的清高脱俗,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6.千秋名自今:指戴氏的名声会流传千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一位姓戴的友人而作。诗中表达了对戴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首联写诗人与戴氏的友情深厚。青山绿水之间,他们相约共度时光。戴氏去世后,诗人悲痛欲绝,仿佛看到天边夕阳已近黄昏,天色渐暗。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水、夕阳等自然景物,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

颔联写戴氏生前忠于国家,死后又受到世人敬仰。诗人感叹自己的朋友已经离世,更加悲痛。这里的“更伤”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离去的不舍和哀痛之情。而“宗祏不俱沉”,则是指戴氏的灵柩没有随他一同沉入江底,暗示了他对死亡的态度和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颈联写戴氏生前虽遭逢不幸,但仍坚持自己的信仰。他的衣冠未被火化,宗庙中的神主也没有与他同归于尽。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戴氏对生死的超脱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世俗的鄙视和不屑。而“洞腹逃禅事”,则是指他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逃避现实的方式,这种选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尾联写戴氏的名声将会流传千古,永垂不朽。这是对戴氏一生的总结和评价,也是对他人格魅力的最好赞誉。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生死、是非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夕阳、宗庙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戴氏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不满和对生死的深刻理解。在艺术上,此诗采用了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