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常住处,每到意能新。
佛与人俱静,厨因客去尘。
出林传梵放,登阁见车辚。
弥望平湖气,双龛赞与旻。

注释:

廿年:二十年,二十年来。

常住处:经常的居住地。

每到意能新:每次到这个地方都感到心旷神怡,心情焕然一新。

佛与人俱静:佛教徒和世俗之人一样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厨因客去尘:厨房里的油烟因为客人离开而变得干净。

出林传梵放:走出树林传来梵唱的声音。

登阁见车辚:登上楼阁看到车轮轧过的痕迹。

弥望平湖气:放眼望去是平静的湖水。

双龛赞与旻:两座佛像在赞扬天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湖中寺庵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寺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湖中寺庵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首句“廿年常住处,每到意能新”,意思是说,我常常在这里居住,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感到心旷神怡,心情焕然一新。这里的“廿年”和“意能新”都是强调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留恋。

次句“佛与人俱静,厨因客去尘”,意思是说,这里的僧人和俗人一样都保持内心的宁静,因为客人离开了,所以厨房里的油烟也变得干净了。这里的“俱静”和“尘”都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干净。

第三句“出林传梵放,登阁见车辚”,意思是说,走出树林可以听到僧人诵经的声音,登上楼阁可以看到车轮轧过的痕迹。这里的“放”和“辚”都是形容僧人诵经的声音和车轮轧过的痕迹。

最后一句“弥望平湖气,双龛赞与旻”,意思是说,放眼望去是平静的湖水,两座佛像在赞扬天帝。这里的“弥望”和“旻”都是形容湖水和佛像的壮丽。

整首诗通过对湖中寺庵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和修行,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