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有路问羲皇,题遍伊人薜荔墙。
弘景原非松不梦,辋川本以画为庄。
秋光到树红千叶,水气浮山绿一行。
有客何来逢细雨,重阳连日作高阳。
过重萝山留别主人丁平之桃源有路问羲皇,题遍伊人薜荔墙。
弘景原非松不梦,辋川本以画为庄。
秋光到树红千叶,水气浮山绿一行。
有客何来逢细雨,重阳连日作高阳。
注释:
- 《过重萝山留别主人丁平之》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重萝山:位于陕西长安县东南,即终南山北麓,为秦岭支脉之一,因山势峻峭而得名。2. 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3. 羲皇:指伏羲氏,传说中的三皇之一,相传他教民结网渔猎,制嫁娶,发明琴瑟五音和八卦九章等。4. 伊人:这里代指自己,诗人自指。5. 弘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又称“谢客”。6. 辋川:即蓝田(今属陕西省)辋川别墅,王维曾在此隐居。7. 画为庄:唐代画家张璪在蓝田隐居时所筑的草堂,称”辋川别墅”。王维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山水田园的诗篇。8. 细雨:这里指作者的友人杜甫。9. 作高阳:即登高远眺、观赏自然。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80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王维当时正在辋川别墅隐居。他在辋川度过了两年的隐居生活,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期间的作品之一。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的第一句“桃源有路问羲皇,题遍伊人薜荔墙”,表达了诗人对桃源仙境的向往之情。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度,位于中原之外,与外界隔绝。羲皇,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代的是桃源仙境的统治者。诗人通过对桃源仙境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的第二句“弘景原非松不梦”,则是诗人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进行了一种反思。弘景,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号,这里借指隐居者。松,是一种常青植物,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看法,认为隐居生活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才能坚持下去。
诗的第三句“辋川本以画为庄”,则是诗人对辋川别墅的赞美之情。辋川,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地,这里风景如画,被誉为人间仙境。诗人通过对辋川别墅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诗的第四句“秋光到树红千叶,水气浮山绿一行”,描绘了辋川别墅周围的景色。秋天的阳光照射在树上,使得树叶变得通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清澈的水气在空中飘浮,使得山显得更加绿色。诗人通过对这幅画面的描述,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五句“有客何来逢细雨,重阳连日作高阳”,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有客,是指诗人的朋友杜甫。杜甫此时正处在流离失所的困境之中。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问候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和个人志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