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黄眯目两旬余,梵宇临高快意初。
一带河流来苍莽,四天楼阁敞晴虚。
登场禾黍秋将晚,入望烟林叶半疏。
暂向僧寮话陈迹,风回清听散钟鱼。
【解析】
本诗写登方寺塔的所见所闻。第一联写登上方寺塔,眺望四周景色。颔联写远望,以“河流”和“楼阁”“苍莽”和“晴虚”作对比;颈联写近看,以“登场”和“烟林”“禾黍”和“叶半疏”作对比;尾联写在僧寮中谈旧事。此诗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答案】
译文:
登上了方寺的宝塔,我眼睛被铅黄眯住了两旬有余,刚刚登上高高的宝塔,就感到心旷神怡快意无穷。
一脉河流从远方流来,显得苍莽浑厚,四周的高楼大厦敞开着宽敞的窗子。
登临高处放眼望去,田野上禾黍将熟,但已是秋末时节,树叶已稀疏,一片萧瑟景象。
暂时进入僧舍与老友畅叙旧情,风回廊转,清音散入耳际,仿佛听到了钟鱼声。赏析:
首联写登上方寺塔所见之景。作者先以“铅黄”二字点出时间是深秋时节,“眯目”则写出了诗人登高之后眼花的感觉。接着写登上宝塔后所看到的景象。“梵宇”指寺院,“临高”表明位置,“快意初”则表明心情。颔联写远望所见之景。“一带河流”,既指眼前的一条大河,又暗指远处的黄河。“苍莽”形容大河气势磅礴的景象。“四天楼阁敞晴虚”,说明登高之后视野开阔、气魄宏大,四下里楼阁参差,一派祥和之气,给人一种爽朗之感。
颈联写近看所见之景。“登场禾黍秋将晚,入望烟林叶半疏。”登高之后,眼前是一片丰收的田野,稻谷已经成熟;而远望,却看到一片茫茫烟雾中的树林,树叶已经稀疏。“登场”和“烟林”是互文见义,都指树木。“禾黍”泛指庄稼,而秋天收获后,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说“半疏”。这一联通过登高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诗人在僧舍中与老友的一段对话。前两句说,暂时进入僧舍,与老友畅叙旧情,风回廊转,清音散入耳际,如同钟鱼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最后两句说,这声音好像是从远处传来的,让人联想到自己曾经走过的故地。这一联通过回忆过去的对话,抒发了自己的怀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