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六十里,夜宿大河屯。
霁瀑长新水,秋声撼近村。
镫摇双剑影,月露一弓痕。
鼙鼓朅天动,沙场劳梦魂。

【赏析】

《宿大河屯》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边塞诗。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大河屯夜宿的所见所闻,通过描绘大河屯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军营生活,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行行六十里,夜宿大河屯。”这是首句,交代了作者在行军途中经过的大河屯,以及夜晚在这里安营扎寨的情况。行行六十里,说明作者的行程非常远,而夜宿大河屯则表明这里是一个比较偏远、荒凉的地方。这里的“夜宿”一词,不仅说明了时间,更暗示了作者的心情——疲惫而又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霁瀑长新水,秋声撼近村。”这句诗描述了大河屯周围的景色。霁(jì,雨后)表示天气由阴转晴,瀑指瀑布,长新水指的是清澈的新水不断流淌。秋声撼近村,则描绘出了秋天的风声,它仿佛能够震动附近的村庄。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大河屯周围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镫摇双剑影,月露一弓痕。”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大河屯的生活场景。镫(dēng,古代的一种车辕上的脚踏板)摇动,双剑影摇曳,这些细节都描绘出了作者夜晚在营地中的活动。而月露一弓痕,则描绘出了月光下,一具弓箭的影子映照在地上的情形,让人感到一种静谧而又庄重的氛围。

“鼙鼓朅天动,沙场劳梦魂。”最后一句诗则是全诗的总结。鼙(pí,古代的一种战鼓)鼓声响起,天地为之震动,沙场劳梦魂,则表达了将士们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朅天动”形容战鼓声响起时天地都为之震动,而“沙场劳梦魂”则揭示了将士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们渴望和平,但又不得不为战争而奋斗。

整首诗通过对大河屯周围景色的描绘和对将士们生活环境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展现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下坚守岗位的决心和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