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彭门亦壮哉,刘颠项蹶总秦灰。
交流汴泗迷城角,如此河山阅霸才。
古道斜通萧子国,野花开上楚王台。
我来大有登临感,送尽残阳独自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诗名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句意。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整齐,意境深远。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联:“形势彭门亦壮哉,刘颠项蹶总秦灰。”

  • 解释:彭城(今江苏徐州)的地势雄伟壮观,仿佛能吞并整个秦朝的辉煌。这里的“刘颠”、“项蹶”是指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
  • 注释:彭城——地名,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彭门——指彭城,即现在的徐州。形势——地势。壮哉——雄伟壮观。

第二联:“交流汴泗迷城角,如此河山阅霸才。”

  • 解释:黄河水系与汴河、泗河交汇,淹没了城角,这让人看到了像霸王项羽一样的豪情壮志。
  • 注释:交流——河流汇聚。汴泗——黄河与泗水的合称,古代中国的两条大河之一。城角——指城墙的角落。霸才——雄才大略。

第三联:“古道斜通萧子国,野花开上楚王台。”

  • 解释:古老的道路通向萧国的国都,野花盛开在楚王的台上。
  • 注释:萧子国——萧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历史上属于楚国。楚王台——指的是楚国的王宫或其遗址。

第四联:“我来大有登临感,送尽残阳独自回。”

  • 解释:我来到此地,有了一种登上高处的感觉,直到夕阳西下,我才独自离去。
  • 注释:来——到来。登临感——登高望远的感受。

赏析:

李绅的这首《彭城秋感》是一首咏史抒情之作,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写徐州的自然风貌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彭门壮哉”、“交流汴泗”、“霸王才识”等词汇,都展现了诗人对徐州及其历史人物项羽、刘邦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如“古道”、“野花”等,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情感丰富且富有哲理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