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云气昼漠漠,四壁阴森满丘壑。知是山人十八公,苍鳞紫甲纷披落。
一株如屈铁,瘦骨崚嶒藓皮裂。两株如老龙,尺幅飞腾雷电掣。
朱明赤帝烜南讹,烈日未得鞭羲和。耳边恍有翠涛出,置身忽在嵩山阿。
观者无言俱动色,绢素淋漓满烟墨。羡君腕底有徂徕,那数秦封与汉植。
吾闻古来画古松,能者无过偃与宏。精神入微妙,化夺天地工。
后来好手谁可比,雄姿崷崒将毋同。千年茯苓下结实,此图莫放仙人入。
神物由来鬼欲偷,玉轴金箱好收拾。

诗句解读:

  1. 第一句:“高堂云气昼漠漠,四壁阴森满丘壑。”
  • 关键词:高堂、云气、昼漠漠;四壁、阴森、满丘壑。
  • 注释:描述了一幅画中的环境设置,即在一个高堂之上,天空中飘动着如云般的气息,四周墙壁阴暗森严且充满山野的景色。
  1. 第二句:“知是山人十八公,苍鳞紫甲纷披落。”
  • 关键词:山人、十八公;苍鳞、紫甲、纷披落。
  • 注释:这里描绘的是画中人物的身份和形象特征,可能是十八位山中高人或道士,他们的鳞片和铠甲色彩斑斓,散落在画面之中。
  1. 第三句:“一株如屈铁,瘦骨崚嶒藓皮裂。”
  • 关键词:一株、如屈铁;瘦骨、崚嶒、藓皮裂。
  • 注释:形容一株松树的形状像弯曲的铁,树干瘦长且嶙峋,苔藓覆盖其上并有裂痕,展现了松树的自然状态。
  1. 第四句:“两株如老龙,尺幅飞腾雷电掣。”
  • 关键词:两株、如老龙;尺幅、飞腾、雷电掣。
  • 注释:形容另外两株松树的姿态像盘旋的老龙,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仿佛松树在电闪雷鸣的天空中飞翔。
  1. 第五句:“朱明赤帝烜南讹,烈日未得鞭羲和。”
  • 关键词:朱明、赤帝、烜南讹;烈日、鞭羲和。
  • 注释:这里的“朱明”可能指的是太阳初升之时,而“赤帝”则指代太阳神,整个句子表达的是太阳光芒强烈却无法驱散云雾的意思。
  1. 第六句:“耳边恍有翠涛出,置身忽在嵩山阿。”
  • 关键词:耳边、翠涛、出;置身、忽在、嵩山阿。
  • 注释:形容观者听到周围似乎有水声潺潺,自己仿佛置身于巍峨的嵩山之巅。
  1. 第七句:“观者无言俱动色,绢素淋漓满烟墨。”
  • 关键词:观者、无言、动色;绢素、淋漓、满烟墨。
  • 注释:描述观看这幅作品的人没有言语但表情都变得生动起来,画面上的绢帛因沾满了水墨而显得湿润且充满韵味。
  1. 第八句:“羡君腕底有徂徕,那数秦封与汉植。”
  • 关键词:羡慕、徂徕;秦封、汉植。
  • 注释:表达了对画师技艺的赞叹,认为画中有如此美丽的景致,如同古代的徂徕山一样迷人。
  1. 第九句:“吾闻古来画古松,能者无过偃与宏。”
  • 关键词:古来、画古松;偃与宏。
  • 注释:引用了古代的传说或者名言,表明真正的绘画高手是那些能够描绘古老松树的大师,如张偃和张宏。
  1. 第十句:“精神入微妙,化夺天地工。”
  • 关键词:精神、入微、微妙;化夺、天地工。
  • 注释:强调画家通过精细的技巧将松树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与自然相媲美的境界。
  1. 第十一句:“后来好手谁可比,雄姿崷崒将毋同。”
  • 关键词:后来、好手、比;雄姿、崷崒、将毋同。
  • 注释:表达了对后辈艺术家的高度赞扬,认为未来的画家很难超越这些已经达到高峰的艺术成就。
  1. 第十二句:“千年茯苓下结实,此图莫放仙人入。”
  • 关键词:千年、茯苓;结实;此图、仙人。
  • 注释:以茯苓比喻松树的生长过程,意味着画作中的松树历经千年依然坚固,不可被任何仙人侵入破坏。
  1. 第十三句:“神物由来鬼欲偷,玉轴金箱好收拾。”
  • 关键词:神物、由来、鬼欲偷;玉轴、金箱、好收拾。
  • 注释:指出这种画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美丽和技巧,更在于它代表了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收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画作的诗歌,通过对画作中松树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绘画艺术精湛技巧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松树形态、色彩以及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画作细节的捕捉和表达,不仅展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