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束湍鸣猿夜愁,万峰延暝上孤舟。
停杯月出烟外寺,对语风生江上楼。
云根翻倒地底裂,石色窈冥天半秋。
东南况是昭君宅,破帽题诗还独游。
翻译:三峡的水流湍急,夜晚猿猴的啼叫声让人感到愁绪。万峰之上暮色苍茫,我独自乘舟前行。停杯之时月已出烟外,远处的寺庙若隐若现;对语间风声在江上的楼阁间回荡。云根倒覆于地底裂开的缝隙中,石头的颜色深到仿佛在天空中一半。东南边这里曾是昭君的宅院,如今破帽题诗独自游赏。}
诗词原文:
峡束湍鸣猿夜愁,万峰延暝上孤舟。
停杯月出烟外寺,对语风生江上楼。
云根翻倒地底裂,石色窈冥天半秋。
东南况是昭君宅,破帽题诗还独游。
译文:
在峡谷中湍急的溪流声和猿猴的哀嚎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随着暮色降临,万峰之上只剩下朦胧的天空与孤舟相伴,显得格外凄凉。停下杯盏时,明月已经升起在烟雾之外,照亮了远处的寺庙;江风轻拂,吹动了江楼上的风铃之声,让人心旷神怡。云团如同被翻转般从地面裂开,露出了深邃的山体颜色,秋天的色彩似乎渗透到了天边的云彩之中。这个地方位于古代著名的昭君村,现在诗人带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此题诗留念,独自漫步在这无人陪伴的旅途上。
注释信息:
- 归州:指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唐代至宋代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后废为秭归县的一部分。
- 峡束:形容峡谷的狭窄,湍急的水流在其中回旋。
- 暮色苍茫:形容天色将晚,周围一片昏暗的景象。
- 孤舟:单独一只小船,暗示着诗人独自一人的感受。
- 停杯:停止饮酒,可能是为了欣赏周围的美景。
- 烟外寺:在云雾之外的地方看到了寺庙的轮廓。
- 对语:相互交谈,可能是诗人与江上的楼阁中的人们交流。
- 风生江上楼:江风带动楼阁中的风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
- 云根:指山峰之上的云雾缭绕之处。
- 窈冥:深远,神秘莫测。
- 昭君宅:昭君村,历史上有名的昭君村,相传是汉朝王嫱的故居。
- 破帽:破旧的帽子,诗人可能为了装点行囊而戴了一顶旧帽子。
- 题诗:即吟诵诗句,用诗歌记录下所见所感。
- 独游:独自旅行,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人静静地行走在旅途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州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峡束湍鸣猿夜愁,万峰延暝上孤舟”描绘了夜晚在峡谷中听到猿猴的哀鸣以及万峰之上日暮时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颔联“停杯月出烟外寺,对语风生江上楼”则展现了诗人停杯品酒时月光洒在寺庙之上的静谧画面及江上楼阁间风吹过树叶的声响,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颈联“云根翻倒地底裂,石色窈冥天半秋”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石之峻峭,以及秋天天高云淡、岩石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象。尾联“东南况是昭君宅,破帽题诗还独游”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古代著名的昭君村,并在那里以破帽和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情感。整首诗通过对归州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