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泊浔阳日未西,琵琶亭上检留题。
六朝帆影飞鸥鹭,九派江声动鼓鼙。
逐客隐君踪迹尽,战云歌月古今迷。
匡庐苍翠浮空出,饱看还嫌面目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江州晚眺
船泊浔阳日未西,琵琶亭上检留题。
六朝帆影飞鸥鹭,九派江声动鼓鼙。
逐客隐君踪迹尽,战云歌月古今迷。
匡庐苍翠浮空出,饱看还嫌面目低。
译文:
船停靠在浔阳江边,太阳还没有落山,我在琵琶亭上检点留题。
六朝时代的帆影飞鸟、白鹭,九派江声鼓声如雷。
逐客隐士的踪迹已消失无踪,战云中的月亮古今都让人迷茫。
匡庐山的苍翠之色仿佛漂浮在空中,我饱览了这美景仍嫌它太低。
注释:
- 江州晚眺:在傍晚时分观赏江景,抒发作者对时局的感慨。
- 浔阳江:即今天的长江下游的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段江流。
- 琵琶亭:可能是一个观景点或者纪念地,以琵琶乐器为名。
- 六朝:指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包括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
-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
- 逐客:古代的一种刑罚,因罪被放逐的人。
- 隐君:指隐居不出的人。
- 战云:形容战争的氛围,云彩常常与战事相关联。
- 匡庐:庐山的古称,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附近。
- 苍翠:形容树木或山林的颜色,这里用来描绘庐山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浔阳江畔的一次晚眺之作。首联写诗人在琵琶亭上远望,感受到的是六朝时期的江边风光以及江水流动的声音;颔联则通过自然景物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转;颈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逸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局势的忧虑;尾联通过庐山的自然美景,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人世纷争的态度。整首诗意境宏大而深远,既有历史感又不失个人情感,是白居易诗歌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