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方知行路难,兼程莽莽过重关。
鸟随落叶下枯树,人带夕阳穿乱山。
废耒江淮愁木酪,荷殳秦楚盼刀环。
季鹰岂有封侯骨,甘弃莼鲈去不还。
关山道中
于役方知行路难,兼程莽莽过重关。
鸟随落叶下枯树,人带夕阳穿乱山。
废耒江淮愁木酪,荷殳秦楚盼刀环。
季鹰岂有封侯骨,甘弃莼鲈去不还。
注释:
- “于役方知行路难”:意为长期在外劳作或旅行的人才会深刻理解行走的艰难。
- “兼程”:同时加快步伐的意思。
- “莽莽”:辽阔、无边无际的样子。
- “鸟随落叶”:比喻时间飞逝。
- “枯树”:形容荒凉、衰败的景象。
- “夕阳”:傍晚时分的太阳。
- “废耒”:放弃耕作的工具。
- “江淮”:指现在的江苏省和安徽省一带。
- “木酪”:指用木头做的奶酪,是一种古代食品。
- “荷殳”:拿着盾牌的士兵。
- “秦楚”:《左传》中提到的战国七雄之一秦国和楚国,泛指中原地区。
- “季鹰”:晋代周处,字孝英,隐居在浙江会稽县(今绍兴)一带,后人称他为“季鹰”。
- “封侯”:古代的一种荣誉称号,表示被封为公侯。
- “莼鲈”: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它来比喻家乡的食物。
- “去不还”:意为离开家乡后不再回来。
译文:
长期外出工作或旅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行走的艰辛,我们快速赶路穿过重重关隘。鸟儿随着落日一起消失在枯萎的树木之间,人们带着夕阳穿过混乱的山脉。放弃耕地,因为忧虑着无法获得食物,就像江淮地区的人们担心没有奶酪吃一样。手持盾牌的士兵盼望着能回到故乡秦楚之地,希望在那里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晋代的周处虽然隐居在浙江会稽县,但他并不想当官,只想远离尘世纷扰,像季鹰一样享受清静的生活。他渴望得到一个封侯的机会,但最终选择离开家乡,不再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无奈。首句“于役方知行路难”表达了长期在外劳作或旅行的人才会深刻理解行走的艰难,这种理解是对于生活经验的深刻认识。接着,诗中通过“鸟随落叶下枯树”、“人带夕阳穿乱山”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辛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废耒江淮愁木酪,荷殳秦楚盼刀环”,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放弃耕地是因为忧虑无法获得食物,而手持盾牌的士兵则期望能够回到故乡。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以旅途中的艰难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现实困境的直面和反思,也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感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