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久逐江波逝,此地犹传古渡名。
众壑分流归一水,悲笳无次逼三更。
半生劳役老将至,千载怀人心未平。
莫问高阳旧行迹,梦中风露采芳蘅。

【注】灵均:屈原;三更:夜深。

宿屈家渡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浪漫”诗歌的道路,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离骚》、《天问》等作品更是千古绝唱,影响深远,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译文: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浪漫”诗歌的道路,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离骚》、《天问》等作品更是千古绝唱,影响深远,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1. 注释:“屈原: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浪漫’诗歌的道路,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译文:‘屈原: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浪漫’诗歌的道路,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表达出来。首句“灵均久逐江波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与反思。接着“此地犹传古渡名”一句,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长河中的人们生活的关注。
    中间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众壑分流归一水,悲笳无次逼三更。这里既写出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半生劳役老将至”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期望与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莫问高阳旧行迹,梦中风露采芳蘅。”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也寄托了他的美好愿景。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不拘泥于现状,而是积极向前看,追寻更好的未来。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