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千华廿七年,未能曳屐访林泉。
却看字字波翻峡,似见峰峰剑倚天。
云起空蒙晴作雨,瀑飞灒漫水成烟。
何时碑拓香岩寺,得结灵山翰墨缘。
【注】:王瑶峰先生游千山
梦寐千华廿七年,未能曳屐访林泉。
却看字字波翻峡,似见峰峰剑倚天。
云起空蒙晴作雨,瀑飞灒漫水成烟。
何时碑拓香岩寺,得结灵山翰墨缘。
注释:
- 王瑶峰先生:指宋代诗人王十朋,字廷献,号梅溪。他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 梦想:即“梦寐”,形容非常向往某事。
- 千华廿七年:即“千华二十年”,指王瑶峰先生在千山居住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 未能:即“未得”,表示没有实现的愿望。
- 曳屐访林泉:意思是拖着鞋子去探访山林泉水。曳屐(yè jī),古代的一种鞋,用木头制成,形如屐(jī),可以前后移动,便于穿行。
- 字字波翻峡:形容文字如同波涛翻滚的峡谷,形象生动。
- 峰峰剑倚天:形容山峰高耸如剑,矗立天际。
- 云起空蒙晴作雨:意思是当乌云聚集时,天空显得模糊不清,仿佛下雨了一样。
- 瀑飞灒漫水成烟: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水雾弥漫,形成一片烟雾。
- 碑拓:古代一种刻写碑文的技术,即将碑文刻在硬质材料上,使之成为可复制的文物。
- 香岩寺:位于千山附近的一座寺庙,因而得名。
- 灵山:指佛教中的灵山,是佛教圣地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王瑶峰先生游历千山的赞赏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千山的自然景色和王瑶峰先生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王瑶峰先生的喜爱与敬佩。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将自己对于王瑶峰先生的敬仰之情融入到诗句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