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平沙日影低,西风一苇渡辽西。
长安怕醒深闺梦,打得黄莺不敢啼。
渡辽河
漠漠平沙日影低,西风一苇渡辽西。
长安怕醒深闺梦,打得黄莺不敢啼。
注释与赏析
1. 渡辽河
- 出处及作者:此诗为明代诗人杨宾所作,表达了一种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忧虑。
- 原文:渡辽河出关数百里,渡河日八九。小者不知名,大者此其右。发源自东北,汨汨西南走。清流可濯缨,浊或泥数斗。荡溢起波涛,触石声如吼。汎滥过平沙,汪洋十馀亩。闻道枸柳河,水坚八月后。今年天亦寒,所遇何独否。独木一扁舟,三人亦可受。篙使横索钱,安能落吾手。浅濑褰裳衣,呀坑没马首。登岸乃独悲,鱼鳖几为友。
- 译文:渡辽河是一条出关数百里的河流。河水从东北方向发源,沿着西南方向流淌。清澈的河水可以洗涤帽子上的缨子,而浑浊的河水则会让船沉入水中几丈。河水泛滥时会激起巨大的波涛,撞击石头发出如雷般的响声。河水经过平坦的沙滩时,会形成一片汪洋,面积超过十余亩。听说有一个地方叫做枸柳河,那里的水在八月之后才会变得坚硬。今年天气也很寒冷,但遇到的却不是这样的情况。只有一只小船,三个人也可以承载。如果遇到横索要钱的篙夫,我们又能如何呢?浅滩上人们撩起衣服涉水而过,而那些深坑则让人无法避开。上岸之后我独自悲伤,鱼儿和鳖类几乎成了我的朋友。
2. 赏析
- 此诗以渡辽河为线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渡辽河的壮美景色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通过对辽河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家国情怀的深沉寄托。
3. 诗歌结构分析
- 起:开头两句点明了主题——渡辽河,并迅速勾勒出了辽河的自然景观。
- 承:接着详细描述了渡辽河的过程和所见之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与环境的互动描绘。
- 转:转折处,诗人表达了对家国情感的深刻体验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感怀。
- 合:结尾部分深化了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通过这些层次分明的结构,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辽河的自然景观,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辽河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热爱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使得这首古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哲理的一种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