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滩头青雀开,金尊玉管坐徘徊。
锦塘荷气因风散,高树蝉声带雨来。
十里云山愁送客,百年朋旧几登台。
河梁分手情何限,一曲骊歌首重回。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其主题思想,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和重点,分析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赏析时,可以从诗句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使用的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注意要结合诗句分析。

“红蓼滩头青雀开,金尊玉管坐徘徊。”这是第一联。诗人在饯别南湖友人之际,面对眼前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两句诗。“红蓼滩头”是地点,“青雀开”,点明时节。这里写的是春日之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而诗人在这里却看到青雀在盛开的红蓼花丛中飞来飞去,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景象啊!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而是“金樽玉管坐徘徊”,“徘徊”一词,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金樽玉管,形容酒器精美,也暗示宴饮气氛之热烈;金樽玉管,还表明宴饮之豪华。诗人以金樽玉管自喻,可见他内心激动之情。“徘徊”二字,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情怀。从“金尊”、“玉管”等词语中不难看出诗人心情的激动和不安。“金尊玉管”是写物,更主要的是写人。诗人在饯别之时,心绪难平,所以“徘徊”不已。

“锦塘荷气因风散,高树蝉声带雨来。”这是第二联。锦塘荷花在微风吹拂下,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让人心旷神怡;高树蝉声伴着雨水传来,使人倍感清凉。诗人用“因风散”和“带雨来”两个动词,将荷花散发的气息和蝉鸣声描绘得淋漓尽致。“锦塘”指池塘,“荷叶”为点缀。诗人用“锦塘荷气”形容荷塘的美,可见其心中之欢喜。“因风散”和“带雨来”两个动词,将荷花散发的气息和蝉鸣声描绘得淋漓尽致。

“十里云山愁送客,百年朋旧几登台?”这是第三联。作者站在船头,望着远方起伏的群山,心中充满了离别之痛。诗人以“愁送客”三字写出了自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百年朋旧几登台”,则表现出他对朋友之间友谊长久的美好祝愿。“百年”是虚数,指很多年,“几登台”是实写。“百”“千”都表示多,但一个强调时间,一个强调次数,这就突出了情谊之深厚,友情之长存。

“河梁分手情何限,一曲骊歌首重回。”这是第四联。“河梁”指河岸上的桥,“骊歌”指古时的送别歌曲,此处代指离别的歌曲。诗人以“河梁分手情何限”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首重回”是说回到船上后,听到熟悉的骊歌声,不禁又想起朋友,于是再次回首,不禁泪流满面。“河梁”“骊歌”是诗人送别时的具体场景,而“首重回”则表明诗人此时已回到船上,听到熟悉的骊歌声,不禁又想起朋友。这一结尾既照应了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喜交加。

【答案】

①《戊申北上同人饯别南湖即席赋诗》是南宋辛弃疾的作品。②全诗四句二十八字。③上片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相别处的盛况。④下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⑤本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衬托等手法,使诗歌意境更加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