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言楼东懒云阁,飞甍四起相连属。楼畔槎丫森古木,皂箧树大刚十围,紫藤盘绕垂溪湄。
梨花如雪当昼开,朱阑拂拂清风来。襄文读书于此楼,经文纬武缥缃求。
儒者知兵足韬略,志意不与常人侔。经义溯源在北宋,胜朝取士神机用。
前有守溪后震川,先生并峙成三人。半山颍滨此正传,思泉精诣难比肩。
古文亦称大作手,但恨词气犹伤繁。分宜当国窃权柄,钤山文序滋浮言。
泉石百年几易主,此人此楼共千古。文介大书刻石存,鸾飘凤泊蛟螭舞。
我亦读书寓此楼,当空叱咤惊风雨。斯文日逐江河下,帷幄何人能御侮。
先生坟墓咫尺间,翁仲依稀夜深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唐襄文读书楼歌》。诗中通过描写唐襄文读书楼的历史和建筑,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的感慨。

首句“吾言楼东懒云阁”描绘了唐襄文读书楼的位置和环境。“懒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暗指读书楼所在的自然环境。

第二句“飞甍四起相连属”描绘了读书楼的建筑风格。“飞甍”指的是高耸的屋檐,“相连属”表示楼与楼之间相互连接。这句诗描绘了读书楼的宏伟壮观。

第三句“楼畔槎丫森古木”描述了读书楼周边的自然景观。“槎丫”指的是参差不齐的树木,“森古木”表示树木茂密、古老。这句诗描绘了读书楼周围的自然美景。

第四句“皂箧树大刚十围”描绘了树的大小。“皂箧”是一种古代的箱子,“刚十围”表示树的粗细程度。这句诗描绘了读书楼周围树木的高大。

第五至第八句分别描述了梨花、紫藤、朱阑、襄文读书楼以及读书楼附近的其他建筑。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对读书楼及其所在环境的赞美和感慨。

第九句“儒者知兵足韬略”表达了对儒者的敬仰之情。“知兵”表示了解军事,“足韬略”表示有丰富的知识和谋略。这句诗表达了对儒者在军事方面才华的赞赏。

第十句“经义溯源在北宋”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感慨。“经义”表示儒家经典,“溯源”表示追溯源头。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发展的感慨。

第十一句“胜朝取士神机用”表达了对历史的感叹。“胜朝”表示胜利的朝代,“取士”表示选拔人才,“神机用”表示使用神奇的智慧。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

第十二句“前有守溪后震川”描绘了读书楼附近的地理景观。“守溪”指的是守护河流,“震川”表示激荡的河流。这句诗描绘了读书楼附近的地理特点。

第十三句“先生并峙成三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先生”指的是读书楼的主人,“并峙”表示并肩站立,“三人”表示三人共处一堂。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

第十四句“半山颍滨此正传”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重视。“半山”指的是半山腰,“颍滨”表示颍水之滨,“此正传”表示这是正确的传承。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第十五句“思泉精诣难比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成就的赞叹。“思泉”指的是思考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精诣”表示精湛的造诣,“难比肩”表示无法比拟。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成就的赞叹。

最后两句“古文亦称大作手,但恨词气犹伤繁”表达了对古文创作的遗憾。“古文”指的是古代文学,“大作手”表示大手笔,“词气犹伤繁”表示词句仍然显得繁杂。这句诗表达了对古文创作的遗憾。

“分宜当国窃权柄,钤山文序滋浮言”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讽刺。“分宜”指的是宦官刘瑾,“当国”表示执政,“窃权柄”表示窃取权力,“钤山文序”指的是刻石铭文,“滋浮言”表示产生流言蜚语。这句诗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讽刺。

“泉石百年几易主,此人此楼共千古”表达了对历史见证的珍视。“泉石”指的是山水风景,“百年”表示经历了百年时光,“几易主”表示多次易主,“此人此楼共千古”表示这个读书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见证的珍视。

“文介大书刻石存,鸾飘凤泊蛟螭舞”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赞美。“文介大书”指的是刻有文字的文物,“刻石存”表示保存下来,“鸾飘凤泊蛟螭舞”描述了龙凤等神兽在石头上翩翩起舞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