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多明月,鳄渡易秋风。
风月结为邻,妾居在其中。
妾居本无定,浮家在六篷。
有时学摇橹,无事理钓筒。
阿母弃妾身,坠入烟花丛。
香兰同从草,宣父恨无穷。
和濮姬香畹芝兰叹
湘桥多明月,鳄渡易秋风。
风月结为邻,妾居在其中。
妾居本无定,浮家在六篷。
有时学摇橹,无事理钓筒。
阿母弃妾身,坠入烟花丛。
香兰同从草,宣父恨无穷。
注释:
①“湘桥”,即湘水桥,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的橘子洲头。②“鳄渡”,即湘江渡口,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境内。③“风月”,指自然景物,也泛指美好的景致或事物。④“宣父”,指孔子,字子游,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十七贤之一,孔子弟子中排行第二十七,少孔子三十岁,以好学著称。⑤“香兰”,指香花与兰花,这里代指女子。⑥“草”,这里指野草。⑦“宣父恨无穷”,意为孔子对香兰之死感到极度的痛心,无法释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与濮姬(可能指的是濮上女子)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哀叹。以下是逐句解析:
“湘桥多明月,鳄渡易秋风。”
这两句描绘了湘桥和鳄渡的美丽景色,以及秋天特有的萧瑟之风。湘桥和鳄渡都是湖南长沙的著名景点,这里的景色美丽迷人,引人无限遐想。
“风月结为邻,妾居在其中。”
这里的“风月”可以理解为自然美景或美好时光,而“妾居”则是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美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仿佛成为了自然的邻居。
“妾居本无定,浮家在六篷。”“有时学摇橹,无事理钓筒。”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生活的不稳定和漂泊不定。诗人没有固定的住所,只能随着船漂浮,有时候学习摇橹,有时候却闲着无事去钓鱼。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复杂和多变。
“阿母弃妾身,坠入烟花丛。”“香兰同从草,宣父恨无穷。”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被母亲抛弃的痛苦和对香兰之死的痛惜。香兰在这里可能是指濮上的美女,而“宣父”则是指孔子。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由于母亲的抛弃,诗人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同时,诗人也无法忘记香兰之死的痛楚,因为香兰曾经是诗人心中的挚爱。
这首诗通过对湘桥、鳄渡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同时,通过对濮上美女香兰之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