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辟茅堂桑柘村,二劳山色落柴门。
莓苔满径封尘迹,萝薜缘墙补漏痕。
花底营巢来燕子,林根解箨长龙孙。
三间屋外饶余地,自织青蓑学种园。
【注释】
草堂:诗人新筑的草房。
二劳:指桑柘树,是山中常见的植物。
莓苔:苔藓。
萝薜(luò zhé):藤蔓植物,用叶作墙围。
营巢:燕子筑巢于檐下。
龙孙:笋。
三间屋:指草堂。
自织青蓑:自编草衣。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小诗。诗人在山中建了一座茅草屋,并写了首诗赞美它。全诗从写屋外环境入手,到写屋内布置,最后点题。
第一、二句,写屋外的自然环境。“新辟茅堂桑柘村”一句,点出了屋的所在——一个有桑柘树的村落里。“新辟茅堂”,说明诗人对这所房子很满意,打算长住下去。“桑柘村”是山中的村庄。“二劳山色落柴门”,写山色的秀美和房屋的简朴相得益彰。“二劳”,即桑柘。“落柴门”表明屋主人喜欢清静的山村生活。这两句,把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了。
第三、四句,写屋内的陈设。“莓苔满径封尘迹,萝薜缘墙补漏痕”,写的都是屋内的景象。“满径”二字,写出了屋外小路上生长着茂盛的苔藓,已经长满了整个小径,连踏出的痕迹都给遮盖住了。“满”字,不仅写出了苔藓的生长状况,而且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补漏痕”,是说屋墙被藤蔓缠绕,就像修补过的一样。这句描写了屋墙被藤蔓覆盖的状况。“花底营巢来燕子,林根解箨长龙孙”,这是写屋里的情景。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笋长在树根上,说明屋内十分幽雅。“营巢”、“解箨”等字眼,都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气。
最后两句,写屋主人的生活状态。“三间屋外饶余地,自织青蓑学种园。”三间小屋外还有很大的空间,屋主人就在这里种菜种花,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自织青蓑学种园”一句,既表现了屋主人的勤奋,又显示了他的高雅情趣。
整首诗写得平白如话,朴实无华,但读后令人感到清新爽口,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