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裙犹未改,作妇岂忘箴。
勉遂阿姑意,恐劳慈母心。
晨昏知礼拙,教养念恩深。
谁谓归宁好,翻教泪满襟。

译文

回忆母亲,她的头发依然如故,但身为人妇的我怎能忘记母亲的教诲。努力顺从我姑姑的愿望,害怕让慈母担忧。

早晨和晚上都遵循礼节,但我知道这些礼节并不熟练。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谁说回家探望是件好事?反而让我满襟泪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母亲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作为妻子的生活状态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

  1. “钗裙犹未改,作妇岂忘箴。”
  • “钗裙”指的是女性的发饰和衣服,这里用来代指女性的身份。
  • 注释: 尽管已经做了母亲,但作者没有忘记母亲的教导和期望。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虽然已经成为母亲,但并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这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1. “勉遂阿姑意,恐劳慈母心。”
  • “阿姑”通常是指年长的姐妹或侄女。
  • 注释: 努力顺从我姑姑的愿望,害怕让慈母担忧。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孝道精神。她努力满足姑姑的期望,以避免给慈母带来担忧,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
  1. “晨昏知礼拙,教养念恩深。”
  • “晨昏”指早晚,”礼”指的是礼仪。
  • 注释: 早晨和晚上都遵循礼节,但我知道这些礼节并不熟练。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熟练,以及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
  1. “谁谓归宁好,翻教泪满襟。”
  • “归宁”是指回家探望父母。
  • 注释: 谁说回家探望是件好事?反而让我满襟泪水。
  • 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矛盾。虽然知道回家探望是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道的表现,但实际情况却让她感到痛苦和内疚,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母亲的期望,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无法平静。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作为母亲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家庭观念和孝道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