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飞泉悬碧嶂,七层危塔俯平冈。
禅心孰果参莲界,故址今犹剩竹房。
径绕微风松籁古,坡涵晓露枳花香。
摩挲宝祐残碑字,高阁当年接渺茫。

巾子山

百丈飞泉悬碧嶂,七层危塔俯平冈。

禅心孰果参莲界,故址今犹剩竹房。

径绕微风松籁古,坡涵晓露枳花香。

摩挲宝祐残碑字,高阁当年接渺茫。

注释:

巾子山:指位于四川彭州的天彭山,因唐代僧人宗密(宝祐)曾于此建寺而得名。

百丈飞泉:形容山上瀑布飞流直下。

悬碧嶂:指瀑布挂在青翠的山峰上。

七层危塔:指山上的七层古塔。

禅心孰果参莲界:指禅宗的心性与莲花界的修行相融合。

故址今犹剩竹房:指昔日的遗址现在只剩下竹屋。

径绕微风松籁古:指山间小路环绕着微风吹过的松涛声。

坡涵晓露枳花香:指山坡上晨露滋润的枳树散发出阵阵香气。

摩挲宝祐残碑字:指抚摸宝祐寺残存的石碑上的字迹。

高阁当年接渺茫:指当年高耸入云的阁楼依然屹立在远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的小诗。诗人以“巾子山”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写山中景色,瀑布如白练般垂挂于青翠的山峦之上,令人叹为观止。接着,诗人用“禅心孰果参莲界”来表达自己对于禅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禅宗的心性与莲花界的修行能够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第二句“故址今犹剩竹房”,诗人回忆起昔日的遗址,发现只有一些竹屋尚存。这不禁让人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第三句“径绕微风松籁古”,诗人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两旁是茂密的松树,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这种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诗人用“坡涵晓露枳花香”来形容山间的早晨景色。清晨的阳光洒在山坡上,滋润了枳树,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这样的美景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一句“摩挲宝祐残碑字,高阁当年接渺茫”,诗人抚摸着宝祐寺残存的石碑,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年高耸入云的阁楼,虽然已经消失在远方,但仍然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巾子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