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洑鸣雷,古寺转高木。
白云淡无人,清风在修竹。
爱此山翠光,欲滴幽人屋。
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
愿逐支公侣,常傍泉声宿。
支公禅院
【注释】:
- 鸟道洑鸣雷:比喻山涧中水声如雷鸣。
- 古寺转高木:指古老的寺庙位于较高的树木之间,暗示其历史悠久。
- 白云淡无人:天空中的云朵清淡,没有人影。
- 清风在修竹:微风拂过修长的竹子。
- 爱此山翠光:喜爱这山上的绿色光辉。
- 欲滴幽人屋:仿佛有露水滴落,让人联想到幽静的小屋。
- 野客闻鹤鸣:听到远处的鹤叫声。
- 山僧报茶熟:山里的僧人告知茶已煮好。
- 愿逐支公侣:希望能成为支道林这样的高僧的伙伴。
- 常傍泉声宿:经常在泉声的陪伴下度过夜晚。
【译文】:
鸟儿在山涧中穿梭,如同雷鸣般的声音;古老寺庙隐藏在高高的树木之后。
白云漂浮,没有人影,只有微风吹过修长的竹子。我热爱这片山林的绿意,想象着那幽静小屋的景象,好像有露珠滴落。
远处传来了鹤的叫声,山里的僧人告诉我茶已经煮好了。我渴望成为像支道林那样的高僧的伙伴,常常在泉水声中度过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首两句“鸟道洑鸣雷,古寺转高木”通过声音和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山间的幽静和古老寺庙的神秘氛围。第三句“白云淡无人,清风在修竹”则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自然美,强调了与世隔绝的宁静和清新。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第四、五句“爱此山翠光,欲滴幽人屋”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以及这种景色带给人的感动。第六句“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则引入了人物活动,增加了故事性和情感色彩。最后两句“愿逐支公侣,常傍泉声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高僧相伴、在泉水声中休息的愿望,体现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和谐自然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向往,以及对高僧生活的羡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