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撑白骨,悲风送寒花。
天意贱刍狗,物变催虫沙。
谁怜孤凤骞,翻为二鸟嗟。
扪心兀自热,揽发惊已华。
哆口说名山,千秋能几家。
路鬼或揶揄,村童方咿哑。
劳筋积尘土,盘涧愧烟霞。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年)流放夜郎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荒郊野外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叠韵和霞举并视颖叔:这里的“叠韵”是指诗歌中的押韵技巧,“霞举”则是指天空中出现的云霞。“并视”表示同时看到。“颖叔”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这里用来指代他。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作者与朋友一起欣赏天空中的云霞。

野草撑白骨,悲风送寒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野草覆盖着白色的骨头,悲风送来了寒冷的花。这里的“撑”和“送”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支撑和送行。“白骨”和“寒花”都是比喻,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残酷和荒凉。

天意贱刍狗,物变催虫沙: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无力感。天意似乎轻视了一切生物,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里的“刍狗”指的是祭祀用的木偶,“虫沙”则是指被虫子侵蚀后的沙土。

谁怜孤凤骞,翻为二鸟嗟:这句诗表达了对孤独者的同情和无奈。诗人怜悯那只独自展翅高飞的凤凰,但最终却变成了两只鸟,失去了原本的风采。这里的“谁怜”是询问的语气,表示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感慨。

扪心兀自热,揽发惊已华:这句诗描述了内心的感受。诗人感到自己的内心依然火热,但头发已经变得花白。这里的“扪心”和“揽发”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扪摸和揽抱。”兀自”和”惊已”都是副词,分别表示仍然和已经。这里的“热”和“华”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热情和华丽。

哆口说名山,千秋能几家:这句诗表达了对名山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张开嘴巴谈论着那些名山,但却发现能真正到达那里的又有几家呢?这里的“哆口”是动词,表示张开嘴巴。”说”和”家”都是动词,分别表示讲述和存在。这里的“名山”是名词,表示有名的山。”千秋”和”几家”都是数量词,分别表示千年和少数几个。

路鬼或揶揄,村童方咿哑:这句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景象。路上的鬼怪或许会嘲笑,而村里的孩子们正在咿呀学语。这里的“路鬼”和“揶揄”都是名词,分别表示路旁的鬼怪和嘲笑的动作。”村童”和”咿哑”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村庄里的小孩和模仿的声音。这句诗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纯真。

盘涧愧烟霞:这句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感慨。诗人的筋骨因为劳累而积累了灰尘,但他仍觉得眼前的景色如烟如霞一般美丽。这里的“劳筋”是动词,表示劳累的身体。”积尘土”和”盘涧”都是动词,分别表示积累和盘旋。”愧烟霞”是动词,表示感到惭愧。这句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敬畏和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