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随过客,泉石绕香台。
大块梦谁觉,空王睡不回。
野花开欲歇,溪鸟去还来。
静验浮生理,孤亭坐藓苔。
《再游卧佛寺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卧佛寺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云霞随过客,泉石绕香台。
注释:云彩和阳光随着游客的脚步移动,泉水和岩石环绕着寺庙。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他看到云彩随风飘动,阳光洒在身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他也注意到周围的山峦、水流,以及寺庙中的香台,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宁静和愉悦的感觉。大块梦谁觉,空王睡不回。
注释:大地仿佛在做梦一般,谁能醒来?空王(即佛)却睡得深沉,不愿醒来。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同。他认为大地就像梦中的场景,变幻莫测,而空王(佛)则是超脱世俗、不受束缚的存在。他在这里表达了对佛理的领悟和对禅宗思想的喜爱。野花开欲歇,溪鸟去还来。
注释:野花盛开后即将凋谢,溪边的鸟儿飞去又飞回。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生物的生活状态。野花盛开时美丽动人,但终将凋谢;溪边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有时飞去,有时回来。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顽强。静验浮生理,孤亭坐藓苔。
注释:静静地观察水的流动规律,孤独地坐在亭子里,长满了苔藓。
赏析: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观察水流的动态,了解到水的力量和变化;而在孤亭中坐着,则让他感受到了孤独和沉思。这种独处的状态使他更好地思考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内省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卧佛寺的描写,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佛理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