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期寿国,夙愿未全非。
旧俗东平厚,今春麦秀肥。
题舆勷牧治,捧檄出皇畿。
学道思言偃,牛刀用岂违。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著书期寿国,夙愿未全非。
- 注释: “著书”指的是编写或撰写书籍,“期寿国”意指希望国家长寿繁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过著述来促进国家发展的强烈愿望,以及他对此的坚定信心。
- 赏析: 这一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著书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期望能够为国家带来长久的繁荣和昌盛。这种情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
第二首:旧俗东平厚,今春麦秀肥。
- 注释: “东平”代指地方,“旧俗”指的是过去的风俗习惯,“厚”意味着厚重、深厚;“今春麦秀肥”中的“麦秀”是指小麦成熟的景象,“肥”表示丰收、丰盛。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当地农业丰收景象的观察和赞美。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东平地区春季麦田丰收美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辛勤劳动成果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珍视。
第三首:题舆勷牧治,捧檄出皇畿。
- 注释: “题舆”指的是在车上题词,“勷牧治”即帮助管理治理;“檄”是古代的一种官方文书,此处指诏书。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参与地方治理工作的情景。
- 赏析: 这一首诗展现了诗人积极参与地方政务,致力于改善地方治理的决心。通过参与牧治工作,诗人希望能够为当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执行。
第四首:学道思言偃,牛刀用岂违。
- 注释: “学道”指的是学习道家思想;“言偃”是孔子的学生颜回的字,代表儒家;“牛刀”比喻有才能的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才能运用的看法。
-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问或技艺,都应该发挥最大的潜能。诗人通过使用“牛刀”这个比喻,鼓励人们不要因为局限于一种思想或技能而限制自己的发展,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四首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和学问应用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态度。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愿景,还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