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操大运,今古递相推。
庸碌欢娱日,英贤恐惧时。
披书堪自鉴,处世畏人知。
囊括期无咎,将随木石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首联,“乾坤操大运”,指宇宙自然运行有其必然性,人无法改变它;“今古递相推”指出古代和当代的更替交替、不断前进,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宇宙自然运行是有规律的,人无法改变它。古今更迭,历史在向前发展,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颔联,“庸碌欢娱日,英贤恐惧时”,意思是平庸的人只知享乐,而杰出的人才常常处于忧惧之中。诗人在这里用“庸”和“英”来区分两种人,用“欢娱”和“恐惧”来对比两种人的处境。庸者无所用心,终日自得其乐,而英者却时刻担忧自己不能胜任,因此常感恐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平庸的人只知享乐,而杰出的人才常常处于忧惧之中。

颈联,“披书堪自鉴,处世畏人知”,意思是通过读书可以明理修身,但面对世事不免要顾及他人的看法;这里“堪”是“可以”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可”和“畏”来区分两种人,用“自鉴”和“人知”来对比两种人的态度。前者可以明理修身,后者则担心他人的看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通过读书可以明理修身,但面对世事不免要顾及他人的看法。

尾联,“囊括期无咎,将随木石居”,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就不会招致祸害,最后只能像树木和石头一样安息。诗人在这里用“囊括”来概括前面所说的一切,用“木石”来代表隐居的生活。诗人在这里用一个假设句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如果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就不至于招致祸害,最后只能像树木和石头一样安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就不会招致祸害,最后只能像树木和石头一样安息。

【答案】

秋怀杂感

乾坤操大运,今古递相推。

庸碌欢娱日,英贤恐惧时。

披书堪自鉴,处世畏人知。

囊括期无咎,将随木石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诗人已经年近花甲,身处长安。他看到朝廷内外一片混乱的局面,内心十分焦虑。此诗即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全诗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句,前四句为前三联,后两句为第四联。前三联都是七言绝句,形式整齐划一,结构严谨紧凑。前三联中,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第二层承第一层而来,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一二联,以议论开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乾坤操大运”是说天地万物都在自然的大道中运动变化;“今古递相推”是指古今交替不断,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造成的。“今古”、“乾坤”是名词,“递相”“递”是动词,用来修饰名词。这两句是总领下文的内容,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今古”、“乾坤”是名词,指时间;“递相”、“递”是动词,意为依次、轮流,用来修饰名词。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也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三四联承接一二联展开论述:庸碌之人只求享乐,不思进取,他们整天沉溺于酒色之欢娱之中;而杰出的人才则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地害怕自己不能胜任所承担的责任。三四联承接一二联展开论述:庸碌之人只求享乐,不思进取,他们整天沉溺于酒色之欢娱之中;而杰出的人才则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地害怕自己不能胜任所承担的责任。

五六联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只有读书可以明理修身,但面对世事不免要顾及他人的看法;如果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就不会招致祸害,最后只能像树木和石头一样安息。五六联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只有读书可以明理修身,但面对世事不免要顾及他人的看法;如果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就不会招致祸害,最后只能像树木和石头一样安息。这里的“堪”作“可以”解释;“自鉴”指自我反思;“人知”指为人所知;“木石”指松柏和岩石。五六联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只有读书可以明理修身,但面对世事不免要顾及他人的看法;如果能够做到心胸开阔,就不会招致祸害,最后只能像树木和石头一样安息。

七八句收束全篇:如果能够做到胸怀宽广,心胸豁达,那么即使遭逢挫折也不会招来祸害,最后也只能像树木和石块一样安卧于山林之间。七八句收束全篇:如果能够做到胸怀宽广,心胸豁达,那么即使遭逢挫折也不会招来祸害,最后也只能像树木和石块一样安卧于山林之间。这里的“将”字是助动词,表示可能的意思。七八句收束全篇:如果能够做到胸怀宽广,心胸豁达,那么即使遭逢挫折也不会招来祸害,最后也只能像树木和石块一样安卧于山林之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