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黄花节,萧条满目伤。
山川囚苦月,天地梏严霜。
皋比愁空坐,文章气不扬。
扶筇时出户,风色望苍苍。
【注释】
才过黄花节:才过了重阳节。黄花节: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恶,故称“黄花节”。
萧条满目伤:萧条,荒凉冷落的样子;满目,眼前所见;伤,悲伤。
山川囚苦月,天地梏严霜:山川被囚禁在苦难的月光之下,天地之间受到严寒的霜气笼罩。
皋比(ɡāo bì):指古代帝王所坐的象牙雕饰的宝座。
文章气不扬:意指文才未得展扬。
扶筇(qiú)时出户:手扶竹杖不时地走出门外。筇,用竹枝编成的拐杖。
风色望苍苍:《诗经·小雅·采采》中有“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楚辞·招隐士》中有“风飒飒而异起兮,云漫漫而奇诡。”之句,这里借用这些诗意来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苍苍,苍老貌,形容天色阴沉。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流放黔中时。诗中描绘了诗人流放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首联点明时节为秋,次联写所见之景,三联写所见之人,四联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一开始便点明了时间:秋天到了,重阳节刚过不久。然后,诗人便开始了他的秋感之旅,他看到满目都是一片萧瑟的景象——秋天的气息是如此地浓烈,以至于他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颔联进一步描写了他的所见:那山川似乎也被这秋色所囚困,天空中的月光仿佛也在压抑着大地的生机;大地上的万物都被寒冷的霜气所束缚,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冷清与萧条。
颈联则转向对人事的描写:坐在那空荡荡的宝座之上,心中却无法平静,心中的郁闷无法消散,他的文才也无法像往日一样得到展现。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他时而扶着筇杖走出门去,望着那茫茫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