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涂膏筑怨年,讵知二世祚随迁。
界分天地华夷限,计并山河日月绵。
堠吏千秋仍守钥,戍兵此日正防边。
风尘寂寞驱车入,望里闲愁起暮烟。
诗句解释
1 万里涂膏筑怨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长久的忧虑与不满。”涂膏”比喻为国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而”怨年”则意味着这种努力被长时间地消耗在无谓的战争和争斗中。
讵知二世祚随迁:这里的“讵(jù)”表示“竟然,难道”,意为作者惊讶于历史的变迁,即不知道国家的运势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祚”指的是帝王的统治,“二世”通常指继位的第二代皇帝。
界分天地华夷限:这一句强调了中国地理的界限将世界分为不同的区域,这里用“华”代表中国,“夷”指周边的民族或地区。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国际关系复杂性的担忧。
计并山河日月绵:这句诗中的“计”指策略或计划,“山河”泛指国家的领土或疆域,“日月绵”则暗示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国策的长远影响如同山河一样深远,时间与空间的扩展。
堠吏千秋仍守钥:堠(hǒu)是古代的一种烽火台,用来传递军事信息。”守钥”在这里指的是看守这些烽火台的人。这句话可能暗指边防的坚固,但同时也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戍兵此日正防边:这句反映了军队的职责是保卫边境,“戍兵”即驻守的士兵。“正防边”说明他们正在执行这一职责。
风尘寂寞驱车入:这里的“风尘”指的是战争和混乱带来的尘土和尘埃。“寂寞”形容旅途的孤单和冷清。”驱车入”表明作者为了某种目的而踏上旅程。
望里闲愁起暮烟:最后的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愁,可能是对家乡的思念,也可能是对局势的担忧。“望里”即远处,“闲愁”指内心的忧郁。“起暮烟”则暗示了夕阳下的景象,增强了离别和孤独的氛围。
译文
跨越万里的长城上,我为国家的怨恨感到疲惫。然而,我无法预料到,国家的运气就像二世君主的命运一般,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
中国的疆界划分了世界的华族和夷族,我的计策也影响着国家和时间的延续。边疆的士兵们依然坚守着重要的关口,而我此时也正为某种目的踏上征程。
战争的尘埃让旅途变得孤独且寂寞,我望向远方,内心的忧郁开始在黄昏的烟雾中升起。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历史、边界安全、战略决策和个人旅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到个人旅途的孤独,诗人的情感细腻而深刻。同时,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意。整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对理想和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