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经营恨未申,间关千里逐风尘。
情同毛义膺徵檄,事异王尊叱御轮。
樽酒倘知来一奠,泉台应起问双亲。
显扬柩下孤儿望,黄卷青灯代尔身。
【注】河间:指河北,今属河北省。亡弟:已故的弟弟。
高:敬辞,称对方的儿子。
徵:征召。檄文:古代用书面通知或晓谕的文书,多用于军事征召。毛义:即毛嘉,东汉时人。王尊:西汉末年人,曾任济南太守,有政绩。
问:慰问。显扬:使显贵显达。
黄卷:指书籍。青灯:指油灯,借指读书。代:代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途中写给已经去世弟弟的祭文。全诗语言沉痛悲切,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作者对亡弟的怀念和对弟弟的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死后经营恨未申,间关千里逐风尘”,写自己对亡弟的怀念之情。诗人想到自己的弟弟生前为人忠厚,办事认真,但不幸早逝,心中十分悲伤。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情同毛义膺徵檄,事异王尊叱御轮”,写诗人对亡弟的崇敬之情。诗人想到自己的弟弟虽然死去,但他的名声却依然存在,就像毛嘉一样受人尊敬;而王尊则被世人所敬仰,他的事迹也被人们传颂。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自己与亡弟相比相差很大。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樽酒倘知来一奠,泉台应起问双亲”,写诗人对亡弟的悼念之情。诗人想到自己要前往任所,不知道亡弟是否安息,因此特地前来祭拜他。同时,诗人也希望亡弟的灵魂能够保佑自己的亲人平安健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深深悼念之情。
【注】河间:指河北地区,现在河北省中部一带。教职:指教师职位。
奠:指祭祀死者所用的酒食等物。
【赏析】
这首五古,作于元和九年(814)诗人将赴河间教授任所之际。诗人在赴任路上给已故的弟弟祭文。这首诗是一首哀挽之作,表达了对亡弟的追忆、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崇高评价和崇敬之情。
首联“身后经营恨未申,间关千里逐风尘。”诗人想到自己虽然已经为弟弟安排了一些后事,但仍然感到遗憾和内疚,因为弟弟生前一直勤劳努力,没有留下更多的成就和荣誉。而且他生前为了家庭和事业奔波忙碌,如今却已经离去,令人痛心不已。诗人还想到弟弟生前曾经远行万里去求学,而今却只能看着他的尸体一路前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惋惜。
颔联“情同毛义膺徵檄,事异王尊叱御轮。”诗人想到自己和弟弟都曾担任过教师这样的职业,但是弟弟却比自己更出色。因为他不仅教学能力强,还能够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而自己却在教学方面显得比较平庸。同时,诗人还想到了王尊的事情,他是西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经担任过济南太守等官职,治理地方有功,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而自己则没有这样的荣誉和地位。因此,诗人感到有些羞愧和自责。
颈联“樽酒倘知来一奠,泉台应起问双亲。”诗人想到自己将要离开家乡去赴任,不知道亡弟是否安息。因此特意准备了酒食祭品,希望能够见到他的灵魂。同时,诗人还希望亡弟的灵魂能够保佑自己的亲人平安健康。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家乡得到安宁,不再承受生活的困苦和烦恼。
尾联“显扬柩下孤儿望,黄卷青灯代尔身。”诗人想到自己即将赴任河间教授,需要带着家人一起去那里生活。而他的弟弟却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世上,无人照顾。因此诗人决定将自己的一切财产留给弟弟,让他能够安安心心地度过余生。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让弟弟的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