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度离家自弱年,归空犹有发堪怜。
数茎香髻抛残业,一点芳心入静缘。
夜叩寒钟霜月下,晓闻清梵露鸡先。
长将宝镜悬胸臆,洗净铅华不坐禅。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女性在剃度出家后,归家时头发还留着,被怜惜。她把香髻抛了,但一点芳心还在。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敲钟打鼓念经,清晨听到寺庙的梵唱和鸡鸣声。她经常挂着宝镜,用它来洗净世俗的铅华,不进行禅修。
译文:
离家出走自弱年,归家空余发可怜。
香髻抛去残业念,芳心入静缘自连。
寒钟夜下霜月明,清梵晨曦鸡先闻。
宝镜常挂胸臆间,洗尽尘世铅华缠。
注释:
- 离家出走自弱年:离家出走是因年少时的事情。“弱年”表示年轻时。
- 归家空余发可怜:回家后头发还是可以让人怜爱的。“空余”表示剩下的只有头发。
- 香髻抛去残业念:将香髻(指头发)抛去后,不再有烦恼(指过去的红尘往事)。“残业”表示过去的业障。
- 芳心入静缘自连:芳心(内心的清净与平静)进入宁静的境界。”自连”表示自己连接。
- 寒钟夜下霜月明:寒冷的钟声在深夜中响起,月光下显得更加明亮。“寒钟”表示夜晚的钟声。
- 清梵晨曦鸡先闻:清晨的佛教音乐(梵唱)和鸡鸣声一起响起。“清梵”指的是佛教的音乐或诵读。“晨曦”表示清晨的阳光。
- 宝镜常挂胸臆间:经常带着宝镜(代表清净、智慧等)挂在胸前。“宝镜”通常象征着智慧或镜子。
- 洗尽尘世铅华缠:洗净一切尘世的纷扰和虚伪。“铅华”在这里指的是世俗的虚荣和浮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出家女尼生活状态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到,出家的女性在剃度之后,尽管已经离开了红尘,但她的内心世界仍然充满着对过去的回忆和牵挂。她的头发虽然已经剃光,但仍被怜爱;她的芳心虽然已经进入了宁静的状态,但依然与佛理相连。在寂静的夜晚,她听到钟声在霜月之下显得格外明亮,而在清晨,她听到佛教音乐与鸡鸣声交织在一起。她常常挂着宝镜,用它来洗净世俗的铅华,不进行禅修。这首诗通过描绘出家女尼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她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