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踪迹感飘蓬,兀坐萧斋听早鸿。
纸帐梅花孤客梦,月明几度换秋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干规定“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百年踪迹感飘蓬”,“飘蓬”指飘零不定,漂泊无定。诗人一生的行迹如飞蓬随风飘转;“兀坐萧斋听早鸿”,“兀坐”指孤独地坐着不动。“萧斋”、“早鸿”均是诗人的自喻。“萧斋”是诗人的书房,“萧”字有肃穆的意思;“早鸿”即大雁,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在萧瑟凄凉的秋日中,孤寂地坐在书房内,凝神静听大雁南飞的声音,以寄思乡之情。“纸帐梅花孤客梦,月明几度换秋风。”“纸帐”为纸糊的帐篷,“梅花”为梅花木简,都是诗人所居简陋的家具,“孤客梦”点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境遇。“月明几度换秋风”,“秋风”代指南归之期。“几度”表明这种情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诗人身处异乡,面对一轮明月,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心中充满离情别绪,于是不禁吟出了“几度”两句诗。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住在一间简陋而孤单的屋子里,每逢中秋月明之夜,就多次听到那北去的大雁鸣叫着,似乎在替人换回秋天的气息。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孤客之悲与秋风之苦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人生道路的感叹。

【答案】

闻雁(其一)

百年踪迹感飘蓬,兀坐萧斋听早鸿。

纸帐梅花孤客梦,月明几度换秋风。

赏析:

首句“百年踪迹感飘蓬”,用一个“感”字道出漂泊无依之苦。诗人一生行迹如飞蓬随风飘转;“兀坐萧斋听早鸿”,用一个“兀坐”道出孤独寂寞之苦。萧斋、早鸿,都借喻诗人自己。“萧斋”是诗人的书房,“萧”字有肃穆的意思;“早鸿”即大雁,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在萧瑟凄冷的秋日里独自坐在书房内,凝神静听大雁南飞的声音,以寄乡愁之情。“纸帐梅花孤客梦,月明几度换秋风。”写诗人在简陋的居室中,面对着梅花木简,听着大雁声声,心中充满了思乡的忧愁。

第二句“纸帐梅花孤客梦”,用一个“孤”字道出诗人孤独寂寞之苦。“纸帐”为纸糊的帐篷,“梅花”为梅花木简,都是诗人所居简陋的家具。“孤客梦”点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境遇。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远离家乡,漂泊无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然而,尽管他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但他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坚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因此,他感到孤独,感到痛苦,感到绝望。他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关心;他希望人们能够给予他温暖和关爱;他期待人们能够给予他关怀和支持。

第三句“月明几度换秋风”,用一个“几度”道出思乡之苦。诗人身处异乡,面对一轮明月,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心中充满离情别绪。于是不禁吟出了“几度”两句诗。“几度”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他曾经离开过家乡,到外地去寻找机会和出路。然而,在他离开家乡之前,他已经感受到了故乡的亲切和温暖,已经看到了亲人的慈爱和关心。现在他身在异地,又看到明月升起,不禁想起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于是不禁吟出了“几度”两句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居住在一间简陋而孤单的屋子里,每逢中秋月明之夜,就多次听到那北去的大雁鸣叫着,似乎在替人换回秋天的气息。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孤客之悲与秋风之苦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及对人生道路的感叹。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凄凉,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