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蚕食柘叶,肝肠成五色。
吐丝制文锦,光辉相击射。
裁为绂衮裳,杂佩鸣珠璧。
被之可彰身,献之可华国。
金蚋一朝来,奄忽遭污蔑。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蚕吐丝织锦,以及被人们用其制作华丽的衣带和佩饰的生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个人荣华富贵的向往。

逐句释义:

  1. 感怀 - 表达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感慨、回忆或思考。
  2. 金蚕食柘叶 - 比喻金蚕在柘树(一种植物)上吸取汁液,生长出美丽的丝线。
  3. 肝肠成五色 - 将金蚕吐出的丝线比作肝肠,颜色多样,富有层次感。
  4. 吐丝制文锦 - 描述金蚕吐出的丝线制成精美的文锦,文锦是古代的一种丝绸制品。
  5. 光辉相击射 - 形容文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与阳光相映成趣。
  6. 裁为绂衮裳 - 把文锦裁剪成帝王的服饰——绂(fú)和衮(gǔn)——即冕服上的装饰。
  7. 杂佩鸣珠璧 - 指佩戴各种珍贵的玉器和珍宝,如珍珠和美玉。
  8. 被之可彰身 - 这些华丽的服饰可以彰显一个人的尊贵身份。
  9. 献之可华国 - 这些华丽的服饰可以为国家增添光彩。
  10. 金蚋一朝来,奄忽遭污蔑 - 突然之间,有人开始诽谤或诋毁金蚕及其产出的丝线。

译文:

我感叹金蚕吞食柘叶后,其体内的五脏六腑化作五彩斑斓的丝线。这些丝线又如同织工精心制作的华美锦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人们将这些美丽的丝线裁剪成皇帝的礼服上的华丽装饰,佩戴上各种珍贵的宝物,如珍珠和美玉。这些华美的服饰可以彰显一个人的尊贵身份,为这个国家增添光彩。然而,有人却突然开始诽谤或诋毁金蚕及其产出的丝线,令人唏嘘不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蚕吐丝制锦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将其人格化,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个人的荣华富贵。诗中的“金蚕”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更是诗人心中的理想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个人的荣耀地位。通过赞美金蚕的美丽和贡献,诗人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诗歌也隐含了对现实中可能存在的腐败、污蔑和诽谤现象的批判,提醒人们要警惕和远离这些负面因素,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