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转鸡笼外,其名蛤仔难。
蚕丛惊地裂,蛇瘴逼天寒。
蛮獠春旗出,儿童竹马看。
昆仑三鼓夺,未似此行欢。

【注释】

纪捷:记录胜利的喜讯。

东转鸡笼外,其名蛤仔难。

蚕丛惊地裂,蛇瘴逼天寒。

蛮獠春旗出,儿童竹马看。

昆仑三鼓夺,未似此行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蜀中得胜回朝后所作。

首联:“东转鸡笼外,其名蛤仔难。”这是说凯旋的军队已从鸡笼山(今成都北郊青羊宫一带)转出,进入四川盆地了。这里用“鸡笼山”来代指成都平原,因为鸡笼山在成都西北,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重地。“其名蛤仔难”,用俚语道出了四川人民对这次胜利的喜悦心情。

颔联:“蚕丛惊地裂,蛇瘴逼天寒。”这两句写蜀中大地的变化。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华阳国志·蜀都赋》)的说法。然而,在唐玄宗开元末年,四川却发生了严重的灾荒。诗人通过“蚕丛”这一历史人物和地名,形象地写出了灾情的严重性。“地裂”既表示了灾情的严重,也表现出诗人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蛇瘴逼天寒”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蜀中气候恶劣、民不聊生的情景。

颈联:“蛮獠春旗出,儿童竹马看。”这是说,当凯旋的军队进入蜀中时,当地少数民族纷纷举着彩旗迎接。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则在放竹马玩耍。“春旗出”,即少数民族举着彩旗欢庆胜利的到来。“竹马”是古代儿童游戏时骑的一种玩具马,这里用来表现孩子天真欢乐的心情。

尾联:“昆仑三鼓夺,未似此行欢。”这两句是说,虽然中原大地上也有过不少战事,但这次蜀中的胜利归来却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诗人以“昆仑”喻蜀地,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以记事为主,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