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星轺发,清霜结绶花。
有田皆斥卤,无地可桑麻。
马饮长城窟,人吹芦叶笳。
壮游良足慰,乘兴度龙沙。

【注解】

晓发山阴之应州:清晨出发前往山阴的应州。山阴:指浙江绍兴。应州:在今河北怀来县西南。马饮长城窟,人吹芦叶笳:边塞荒凉,只有长城窟和芦叶笳声相伴。长城窟:指长城边的土洞或土堡。

【赏析】

《晓发山阴之应州》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五言律诗作品。此诗写于天宝五年(746年),当时李颀从长安赴洛阳,途经山阴,夜宿应州。这首诗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片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诗意境清旷,气势豪迈,风格雄浑。

首联“午夜星轺发,清霜结绶花。”起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午夜时分,星月皎洁,诗人驾着装饰华丽的使者车(轺)匆匆启程。这一句中,“午夜”与下句的“清霜”相呼应,既点明了时间的清冷,又烘托出诗人出行的急切心情。颔联“有田皆斥卤,无地可桑麻。”写诗人来到应州后看到的景象。他发现这里的农田都已被水淹没,一片荒芜之地,无法种植庄稼。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应州的荒漠化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颈联“马饮长城窟,人吹芦叶笳。”写应州边关的荒凉景象。诗人骑马来到长城边上的土洞或土堡中饮水,而周围只有风吹芦苇的声音伴随着自己。这一联通过描绘边关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困苦的深切同情。尾联“壮游良足慰,乘兴度龙沙。”写诗人在经过一番艰辛后,终于抵达应州,心情豁然开朗。他感叹这次旅行虽然艰苦,但能够欣赏到壮丽的风光,也是一种慰藉。同时,他也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全诗以“晓发山阴之应州”开篇,紧扣主题;中间四句则通过描绘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应州边关的荒凉景象;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整体上,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意境开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