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高士两难争,太息千秋论未平。
妙总恰为文字累,寂音偏受党人名。
酒醒旅馆离初地,吟绕空床杂梵声。
我是懒残方堕此,十年宰相识平生。
【注释】
1.沙门:佛教徒。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两难争:难以抉择。太息:叹息。千秋:指长久。论未平:争论未了。
2.妙总:优美的文辞。恰:正巧,恰好。累:拖累、束缚。寂音:寂静的声音。偏受党人名:只受到奸邪之徒的诽谤。
3.酒醒旅馆离初地:酒醉之后醒来,离开了京城(洛阳)。旅馆:客舍。
4.吟绕空床杂梵声:在静悄悄的佛殿里吟诵经书的声音。
5.懒残:作者自称。堕此:陷入这种困境。
6.十年宰相识平生:做了十年宰相,才认识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赏析】
《感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前四句写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后四句写诗人因被奸邪小人诽谤而陷入困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首联点明题旨,“两难争”与“太息”二词,一语双关,既表明世态之炎凉,也暗示自己的进退失据。颔联以“妙总恰为文字累,寂音偏受党人名”两句,自比其文与道,又暗寓世情之乖戾。颈联写自己身居佛门,远离尘嚣,却仍摆脱不了政治上的困扰,更显出内心的苦闷。末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身为朝廷大员,却浑然不觉其真相,反为俗事所牵绊。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中,曾一度出家为僧,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功名利禄之心,而是继续追求仕进,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但内心始终充满着矛盾与苦闷。《感事》正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诗歌结构严密,语言简练,感情真挚。特别是颔联,用“妙总”二字来表示自己的文章,用“寂音”二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然而,“妙总恰为文字累,寂音偏受党人名”,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在说自己的文才与品格得到了世人的称颂,但实际上却是在讽刺世人的虚伪与奸诈。
诗歌在表现手法上也很独特。它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即通过将自身的处境与世俗的纷争进行对比,来突出自己的清高与超脱。同时,还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即通过“酒醒旅馆离初地,吟绕空床杂梵声”等意象,来暗示自己在世俗中的无奈与困惑。